[發明專利]一種等離子體陰極電子槍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14679.1 | 申請日: | 2017-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77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發明;郭強;索奕雙;張向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J29/48 | 分類號: | H01J29/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017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等離子體 陰極 電子槍 | ||
1.一種等離子體陰極電子槍,包括空心陰極(1)、觸發模塊(2)、絕緣片(3)、浮地陽極(4)、陽極盤(5)、連接件(6)、氣管(7)、儲氣罐(8)、漂移區域(9)、束流探測器(10)、電流饋通(11)、示波器(12)、放電電源(13)、脈沖電源(14)和電纜,所述空心陰極(1)包括石墨陰極管(1-1)、不銹鋼基座(1-2)、鋁內套(1-3)、陶瓷加熱管(1-4)、發射管(1-5)、石墨套筒(1-6)、鎢彈簧(1-7)、鋁外套(1-8)、陶瓷陰極管座(1-9)、石墨同軸加熱管(1-10)、陶瓷輻射屏底座(1-11)、鉭制內輻射屏(1-12)、鉭制外輻射屏(1-13)、石墨陰極罩(1-14)、不銹鋼氣體入口(1-15)、錸制加熱絲(1-16)和支撐桿(1-17),不銹鋼氣體入口(1-15)位于石墨陰極管(1-1)與不銹鋼基座(1-2)連接的一端,所述不銹鋼氣體入口(1-15)、鎢彈簧(1-7)、石墨套筒(1-6)、發射管(1-5)依次對接地位于所述石墨陰極管(1-1)內,陶瓷陰極管座(1-9)、石墨同軸加熱管(1-10)、陶瓷加熱管(1-4)依次對接并套于石墨陰極管(1-1)外圍,支撐桿(1-17)依次穿過不銹鋼氣體入口(1-15)、鎢彈簧(1-7)、石墨套筒(1-6),所述空心陰極(1)、浮地陽極(4)、陽極盤(5)、連接件(6)、漂移區域(9)、束流探測器(10)、電流饋通(11)依次排列連接,所述儲氣罐(8)通過連接件(6)和氣管(7)連接于所述漂移區域(9),所述觸發模塊(2)、脈沖電源(14)、放電電源(13)、示波器(12)依次電纜連接,所述空心陰極(1)與放電電源(13)電纜連接,所述束流探測器(10)通過電流饋通(11)和電纜連接到所述示波器(12)以能夠分析束流,石墨陰極管(1-1)內徑4毫米、外徑6毫米、長度48毫米且開口直徑2毫米,發射管(1-5)外徑4毫米且長度10毫米,石墨陰極罩(1-14)外徑16毫米且長度52毫米,使用直徑0.25毫米的錸制加熱絲(1-16)能夠對陰極進行加熱,石墨同軸加熱管(1-10)與石墨陰極管(1-1)間具有鋁內套(1-3),陶瓷陰極管座(1-9)外圍具有陶瓷輻射屏底座(1-11),陶瓷輻射屏底座(1-11)的內側和外側表面分別與鉭制內輻射屏(1-12)和鉭制外輻射屏(1-13)連接,石墨陰極罩(1-14)罩于陶瓷輻射屏底座(1-11)外圍、且連接不銹鋼基座(1-2),石墨同軸加熱管(1-10)能夠通過貫穿陶瓷陰極管座(1-9)的高壓電極連接外部電源,
其特征是:支撐桿(1-17)中空且其內能穿過電纜,觸發模塊(2)連接于支撐桿(1-17)前端,支撐桿能沿空心陰極軸線方向前后移動,從而使得觸發模塊(2)能夠懸在發射管內移動,以便能夠調節觸發模塊(2)的位置;發射管(1-5)材料六硼化鈰,觸發模塊(2)包括電介質盤、指形觸點電極和金屬電極盤,所述電介質盤位于指形觸點電極和金屬電極盤之間,電介質盤材料是以鈦酸鋇為主體的介電材料,其中電介質盤與指形觸點電極導通,金屬電極盤支撐電介質盤并導通,通過在指形觸點電極和金屬電極盤之間施加3kV-6kV電勢來產生電子;所述浮地陽極(4)和陽極盤(5)均具有中心孔,浮地陽極(4)為兩個間隔的環形電極,兩個間隔的環形電極的中心孔大小均一致且間距4毫米,相鄰的所述空心陰極(1)、兩個間隔的環形電極以及陽極盤(5)之間具有絕緣片(3),各浮地陽極(4)之間的距離相等,以使得擊穿過程中電勢分布是相似的;陶瓷加熱管(1-4)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繞有錸制加熱絲(1-16),石墨同軸加熱管(1-10)與陶瓷加熱管(1-4)對接的一段的外表面也具有所述螺旋形凹槽,陶瓷加熱管(1-4)外表面的所述錸制加熱絲(1-16)能夠延續繞到石墨同軸加熱管(1-10)的該段所述凹槽上,錸制加熱絲(1-16)的一端插入石墨陰極管(1-1)上的一個凹坑與陶瓷加熱管(1-4)之間,鋁外套(1-8)底部具有狹縫、且當緊密地套在陶瓷加熱管(1-4)以及部分石墨同軸加熱管(1-10)外圍時,能夠保持錸制加熱絲(1-16)嵌入所述螺旋形凹槽,錸制加熱絲(1-16)另一端插入鋁外套(1-8)上的狹縫,并使得錸制加熱絲(1-16)完全包裹于鋁外套(1-8)內、且錸制加熱絲(1-16)上無焊接點,完全是靠陶瓷加熱管(1-4)及石墨同軸加熱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和鋁外套(1-8)的內壁之間的相互擠壓來實現電接觸的,使得加熱端具有較低的電阻,能夠使得大部分電流產生的能量分布在發射管(1-5)所在的區域;加熱電流的傳導路徑依次是:高壓電極、石墨同軸加熱管(1-10)、錸制加熱絲(1-16)、石墨陰極管(1-1)、不銹鋼基座(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1467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控溫精度高的電子管
- 下一篇:一種用于研究離子光激發后產物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