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佛尊工藝品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14116.2 | 申請日: | 2017-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63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勝強;楊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禹州市楊志鈞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3/04 | 分類號: | C04B33/04;C04B33/34;C03C8/00;C04B41/86;B28B1/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多邦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41 | 代理人: | 武順營 |
| 地址: | 46167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藝品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陶瓷工藝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鈞瓷的佛尊工藝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陶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廣泛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鈞瓷作為中國傳統陶瓷中獨有的色澤變化和形狀被稱為陶瓷領域的國寶;鈞瓷發端于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同時,由于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自然色澤變化,給鈞瓷色彩的變化莫測增加了鈞瓷的神秘感;佛尊是鈞瓷工藝品中的一種代表作,如圖1,包括下腔,中腹,上腔,上腹,頂杯;整個器形像一個端坐的佛陀;其壁厚在10毫米以下,總高度為500-600毫米,下部直徑280-350毫米,頂杯直徑50毫米左右,中腹直徑30毫米,由于下部直徑和上部直徑相差較大,而中腹和上腹需要從大直徑收縮為小直徑,同時壁厚相對較薄,而色彩以鈞瓷特有的雞血紅為主,通過窯變,使整體色彩結合器形,呈現出穩重,厚實,同時又生機盎然的藝術風格,從器形,色彩各方面都要求很高,采用慣用的工藝方法,很難保證佛尊鈞瓷工藝品的藝術品質,成品率極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佛尊鈞瓷工藝品對器形,色彩的要求高,成品率低的問題,通過國家工藝品大師楊志先生多年研究,提出一種佛尊工藝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備料;2、拉坯;3、修坯;4、素燒;5、施釉;6、燒制;所述的步驟1中,包括選取陶土,粉碎,和泥,踩泥,揉泥;所述的陶土選用禹州市神垕鎮西寺村的陶土;所述的粉碎是將陶土粉碎成180-230目的細度;所述的和泥是將粉碎過的陶土加水攪拌和成泥;所述的踩泥是將和好的泥人工腳踩,消除泥中的空氣;所述的揉泥是將踩好的泥取出小塊,用手人工進一步揉制,使泥更加細膩均勻無空氣。
所述的拉坯采用轉盤人工進行拉坯,包括抱泥頭,拉顫子,拉下腔,收中腹,拉上腔,收上腹,拉頂杯,收口;所述的抱泥頭是選用與整個器形所需陶泥相匹配的重量在轉盤上做出與下腔底足直徑相同的半球形泥團;所述的拉顫子是將半球形泥團從上部中間開口進行擴張;所述的拉下腔是將泥坯首先拉出下腔下部的弧形結構;所述的收中腹是將拉出下腔的弧形形狀收縮,其縮口直徑等于中腹直徑;所述的拉上腔是將收縮為中腹的泥坯再次向外擴張,并拉出上腔的弧形結構和形狀;所述的收上腹是將擴張后的上腔上部將泥坯再次收縮,其縮口直徑等于上腹直徑;所述的拉頂杯是將縮口后的上腹從上部再次擴張,拉出頂杯的外形;所述的收口是將頂杯的口部收縮成型,形成坯型;上述的各個環節都需保證泥坯的厚度一致均勻。
所述的修坯是將拉坯成型的泥坯晾干到能夠獨立支撐,手拿不變形的硬度時,采用人工將坯型外部進行修整,保證外部光滑流暢,滿足設計要求。
所述的素燒,是將經過修坯過程后的坯型風干后,放入窯內低溫燒制;所述的低溫燒制是控制窯內溫度930°-960°C;所述的素燒時間是在設定的溫度下燒制4-6個小時。
所述的施釉,包括表層浸釉,烘干;所述的表面浸釉是采用鈞瓷釉材,粉碎后混合均勻,加上制成釉漿,在坯型表面浸潤;所述的鈞瓷釉材包括不少于60%的黃長石,15%銅礦石;所述的釉材粉碎細度應達到400目以上;所述的坯型表面釉材的厚度為2-3毫米;所述的烘干是將施釉完成后的坯型放置于室內,在60°C的溫度下進行烘干10個小時以上。
所述的燒制包括初級氧化,輕還原,重還原,再次輕還原,再次氧化幾個過程;所述的初級氧化是將坯型放置窯中在950°C的溫度下燒制3-5個小時;所述的窯是指傳統鈞瓷燒制窯;所述的輕還原是在初級氧化后緊接著進行的,其過程是在窯內溫度自950°C升溫1050°C,經過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完成;所述的重還原是在輕還原完成后在窯內溫度自1050°C升溫到1250°C燒制3-4個小時;所述的再次還原是在重還原完成后在窯內溫度自1250°C升溫到1280°C,燒制50到70分鐘;所述的再次氧化是在再次還原完成后窯內溫度自1280°C升溫到1340°C,燒制1小時-2個半小時;以上各個工序保持緩慢升溫;以上工序完成后住火冷卻10個小時,出窯,檢選。
附圖說明
圖1是佛尊鈞瓷工藝品的外形結構圖
1.下腔,2.中腹,3.上腔,4.上腹,5.頂杯。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保證佛尊鈞瓷工藝品的藝術品質,提高成品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現結合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本例中以佛尊鈞瓷工藝品的總高度550毫米;下腔1的最大直徑300毫米,高度180毫米;中腹2的高度30毫米外徑80毫米;上腔3的高度260毫米,最大直徑120毫米;上腹4的高度30毫米,外徑30毫米;頂杯高度50毫米,最大直徑50毫米;整體壁厚為7毫米為例,;選用禹州市神垕鎮西寺的陶土作為坯型的原材料,本例中采用一合土,有就是采用單一品種的陶土;將其粉碎過篩成200目的細粉,加水攪拌和泥,使其成為半軟泥,所述的半軟泥是本行業通用的半軟泥的硬度指標;采用人工進行踩泥,使泥內空氣溢出并使泥的組織均勻細密;在進行拉坯前采用人工揉泥,取適量的泥團,采用人工在工作臺上揉制,進一步擠壓泥中的空氣,去掉和泥過程中沒有完全與水結合的硬塊;將揉制后的泥團,取與制作坯型重量相當的重量略重,放置于本行業通用的拉坯用的轉盤上,采用人工進行拉坯;在拉坯過程中,操作人員手上沾取少量水分,將轉盤上旋轉的泥團抱擠成半球狀,使其底部與坯型底部大小相同,以決定坯型底足的大小,以上為抱泥頭;然后在人工采用手指將半球形泥團的頂部中間拉出顫子,也就是中空的泥坯,你方便操作人員在內腔操作控制本工藝品的內部形狀;進行第一次拉坯,拉出下腔1的形狀,并保證厚度滿足要求,且厚度均勻;然后進行一次收口,將外形收縮出中腹2的直徑和高度,同時保證下腔1的高度和直徑以及外部圓弧形特征;一次收口后再次進行外拉,拉出上腔3的外形;拉出上腔3的外形后進行二次收口,收縮出上腹4的直徑和高度,同時保證上腔3的壁厚與下腔1以及中腹2的壁厚均勻,以及上腔3的外形特征;收出上腹4后,進行第三次外拉,拉出頂杯5的形狀,拉出頂杯5的形狀后進行第三次收口,收出頂杯5的口部特征,同時保證各部分的壁厚均勻誤差在1毫米內,這樣充分保證在燒制過程中受熱均勻,各部分膨脹和收縮速度均勻,避免坯型的炸裂和變形;拉出坯型后,將其從轉盤上取下,陰涼處晾干,涼至半干時進行修坯,此處所說半干是指本行業通用的硬度標準,也就是手拿不變形,修坯工具又能容易修整的程度;采用人工將坯型外部按照設計要求,將外形修整,保證外形平整,光滑,流暢;經過修坯后的 坯型進行風干,也就是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進行風干;將風干后的坯型放入窯內進行素燒,本例中采用本行業通用的鈞瓷窯,包括煤燒窯、柴燒窯、氣燒窯,為保證燒制質量本例中選用煤燒窯,保持950°C的窯溫,燒制5個小時;素燒后的坯型冷卻后取出,進行施釉,本例中采用鈞瓷釉材,包括65%黃長石,15%的銅礦石,將入其他添加劑,并將其粉碎成450目的細粉,加水攪拌成本行業通用的濃度的釉漿,將釉漿均勻施加在坯型表面,多層施釉,保證釉層厚度2毫米并均勻布滿經過素燒后的坯型外表面;將施釉后的坯型將入烘干室內,在60°C的溫度下烘干12小時;將烘干后的坯型放入窯中燒制,其中初級氧化采用在4個小時內緩慢升溫到950°C,其目的是將釉層和泥料中的雜質揮發掉,所含的礦物質產生氧化;本例中輕還原采用2個小時,在初級氧化完成后進一步加溫,從950°C均勻加溫到1050°C,是釉層和泥料中的部分礦物質進行還原反應,初步呈現釉層的色澤;在輕還原完成后繼續加溫,進行重還原,經過3.5小時,均勻將窯溫從1050°C加熱到1250°C,其作用是將礦物質顯現應有的色澤,同時窯爐中釉層開始產生干裂、分相等物理反應;后面接著進行再次輕還原,將窯溫從1250°C經過1個小時,均勻升溫到1280°C,此過程中,在重還原過程中釉層產生的開裂等開始封閉平整;然后在2個小時內將窯溫從1280°C均勻升溫到1340°C,實施再氧化過程,再此過程中,釉層變得光滑有玉質感,釉色鮮艷發亮;再氧化過程完成后,住火冷卻10個小時,將本鈞瓷工藝品從窯內取出,檢驗和選取符合設計要求的成品,就完成了本發明的實施;本發明是著名鈞瓷名家楊志先生與其傳人(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多年試驗總結出來的,為顯現本工藝品的藝術特質和燒制成品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鈞瓷藝術品增加了豐富的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禹州市楊志鈞窯有限公司,未經禹州市楊志鈞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141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壓電陶瓷自主充電式夜間工作服
- 下一篇:一種紡織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