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再生蛋白質纖維原料溯源的鑒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09807.3 | 申請日: | 2017-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70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賽;付昌飛;石浩然;邢亞均;解德誠;陸秀琴;李紅杰;夏堅琴;顧進;魏奕雯;薛麗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7/62 | 分類號: | G01N27/62;G01N1/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8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蛋白質纖維 溯源 鑒別 穩定同位素 蠶蛹蛋白 大豆蛋白 牛奶蛋白 蛋白質纖維 特征值方程 大豆纖維 待測樣品 蛋白來源 牛奶纖維 判別模型 同位素 蠶蛹 穩定態 測量 纖維 追蹤 測試 清晰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穩定態同位素δ15N追蹤測量技術,建立判別模型,從而對再生蛋白質纖維原料溯源進行精準、公正地鑒別。本發明提供的蛋白質纖維原料溯源的鑒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建立牛奶蛋白、大豆蛋白、蠶蛹蛋白3種蛋白來源的再生蛋白質纖維的穩定同位素δ15N的鑒別特征值方程:Fiber牛奶蛋白:δ15N≥4.76‰;Fiber蠶蛹蛋白:4.76‰≥δ15N≥1.27‰;Fiber大豆蛋白:δ15N≤1.27‰;(2)測試未知成份的再生蛋白質纖維待測樣品的穩定同位素δ15N值,帶入判別方程,即可得到再生蛋白質纖維樣品的原料溯源,可以清晰地判別牛奶纖維、蠶蛹纖維、大豆纖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原料溯源的鑒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通過測定穩定同位素特征值鑒別再生蛋白質纖維原料溯源的方法。
背景技術
再生蛋白質纖維是指將動物蛋白或植物蛋白通過紡絲技術制備而成的纖維。動物蛋白可來源于:從牛奶提純的酪素、從蠶絲或絹絲提取的蠶蛹蛋白、從廢羊毛或下腳料提取的羊毛角蛋白、從動物皮和軟骨中提取的膠原蛋白以及從淡水飼養貝殼中提取的珍珠蛋白等;植物蛋白有:從大豆豆粕中提出的大豆蛋白、從桑樹葉中提取的桑樹蛋白以及由花生粕生產的花生蛋白等。市場上已規模生產的再生蛋白質纖維已達十幾種。
現有的鑒別方法是通過燃燒性能、外觀形態、化學溶解、紅外光譜分析、密度測量等方法表征某一類材料的特有性能。專業紡織纖維檢測機構、高校及相關技術機構等在常規纖維鑒別過程中一直遵循“一扯、二燒、三看、四溶”的原則,先區分纖維大類,再借助相關儀器設備進行特定的分析。FZ/T01057-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公開了大豆蛋白纖維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定性方法。FZ/T54028-2010《蛋白質粘膠短纖維》中推薦采用的粘膠纖維蛋白質含量試驗方法可歸類于凱氏定氮法,基本原理是將含蛋白質試樣在催化劑中用濃酸消解,在強堿作用下蒸餾使氨氣揮發,經硼酸收集后用標準鹽酸滴定,計算含氮量并轉化成蛋白質含量。該方法試驗過程復雜繁瑣,可變量多,蛋白質轉換計算較為粗獷,不能滿足現代檢測快速、準確的定量需求。張弦用121MB型氨基酸分析儀測定了大豆蛋白質改性纖維中氨基酸含量。阮超明等人用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測定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的氨基酸的含量,并對不同種類的氨基酸進行歸類分析。丁麗君對珍珠共混纖維素纖維的氨基酸組分進行了分析。現有的針對再生蛋白質纖維鑒別的技術一些僅能進行定性分析,即使能夠進行定量分析,然而由于再生蛋白質纖維中蛋白質含量較少,而且必須與高聚物載體共紡才能成纖。在對再生蛋白質纖維鑒別過程中需要對試樣進行提純,提純過程中基體材料對酸、堿溶劑的穩定性難以把握,在溶解蛋白質成分時會部分溶解其他組分,因此給準確有效鑒別帶來困難。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方法能從根本上區別再生蛋白質纖維的原料溯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穩定態同位素δ15N追蹤測量技術,根據Kelly理論“氮-穩定同位素比例在生態學中主要與它的營養等級有關,從植物到食草動物或者從食草動物到食肉動物,隨著營養等級的增加,δ15N也會有2.2‰~3.4‰的增長”,建立判別模型,從而對再生蛋白質纖維進行精準、公正地鑒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再生蛋白質纖維原料溯源的鑒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牛奶蛋白、大豆蛋白、蠶蛹蛋白3種蛋白來源的再生蛋白質纖維的穩定同位素δ15N 的鑒別特征值方程:
Fiber牛奶蛋白:δ15N≥4.76‰;
Fiber蠶蛹蛋白:4.76‰≥δ15N≥1.27‰;
Fiber大豆蛋白:δ15N≤1.2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098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準確識別丙泊酚注射液是否過期的方法
- 下一篇:同位素比質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