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煤化工廢水零排放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01359.2 | 申請日: | 2017-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27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亮亮;李勝;裴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潔藍環??萍加邢薰?/a> |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煤化工 廢水 排放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實現煤化工廢水零排放的方法,該系統包括濃縮系統以及分鹽系統,所述分鹽系統包括一價鹽蒸發裝置與二價鹽蒸發裝置,將煤化工廢水通過濃縮系統以及分鹽系統的共同作用下,將水體中的有害污染物分離、再回收利用,實現工業零排放的過程。其能夠完全分離并回收有用物質,極大地減輕環境壓力,形成新的工業原料,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本發明還公開了實現煤化工廢水出鹽零排放的方法,包括步驟廢水預處理、原液的濃縮即原液中鹽的蒸發。其反復循環處理過程,能夠實現完全回收可回收物的同時,保障固體排放無在回收利用以及溶液排放的唯一性,避免達標的排放物重復疊加后再次反應產生新的污染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領域的煤化工廢水的回收處理無污染排放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實現煤化工廢水零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術
環境污染已經是當今社會存在的重大問題之一,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業排污污染,尤其在于工業排污,工業生產中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無機物、金屬類、以及工業鹽類,其直接排放給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現如今的工業污水處理大部分為添加化學制劑,析出金屬沉積分離后將水體排放,固體直接回收為水泥原料,此種方法在排放之初的檢測能夠符合工業廢水排放標準,但在排放后,由于溶液中存在大量鹽類物質,當工業鹽類累計過多時即會對環境帶來壓力,呈負增長化,而直接用于作為水泥原料的固體殘渣,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屬,在煅燒過程中與其他物質反應,直接影響水泥質量,并且在此種方法中,金屬與鹽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而其將兩類物質直接排放,也導致資源的浪費,且再回收的難度大。
發明內容
結合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實現煤化工廢水零排放的方法及其實現方法,有效解決,煤化工廢水處理排放后二次污染以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難度大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實現煤化工廢水零排放的方法,該系統采用用于濃縮煤化工廢水的濃縮系統以及用于分離鹽成分的分鹽系統,所述分鹽系統包括相互連接的一價鹽蒸發裝置與二價鹽蒸發裝置;所述濃縮系統包括預處理階段,所述預處理階段依次連接樹脂軟化設備與第一反滲透設備;所述預處理階段包括高效沉淀池,所述高效沉淀池依次連接調節池、氧化池以及超濾設備,所述超濾設備與所述樹脂軟化設備連接,濃縮系統的多個設備之間相互配合除去廢水中的固體顆粒以及金屬離子形成原液。
進一步的,所述高效沉淀池為含有絮凝劑,所述調節池為中性調節池。
進一步的,所述氧化池與超濾設備之間還設有多介質過濾設備,所述多介質過濾設備上設有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所述液相出口連接所述超濾設備,所述固相出口與固體收集設備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反滲透設備的低濃度溶液出口連接回收池,所述第一反滲透設備的高濃度溶液出口依次連接抗污染反滲透設備與納濾裝置,所述納濾設備分別連接所述二價鹽蒸發裝置與海淡膜、海淡膜連接高壓平板膜裝置,所述高壓平板膜裝置連接一價鹽蒸發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平板膜裝置還連接第二反滲透設備,所述第二反滲透設備的低濃度溶液出口連接回收池,所述第二反滲透設備的高濃度溶液出口連接抗污染反滲透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一價鹽蒸發裝置包括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依次連接第一進氣脫氣器、降膜換熱器、降膜分離器、第一結晶分離器、第一稠厚器以及第一離心機,所述第一離心機的固相出口連接自裝系統,所述第一離心機的液相出口連接母液罐,所述第一換熱器、降膜換熱器與降膜分離器均為蒸汽板式換熱器,所述降膜換熱器還連接第一換熱器,將部分蒸汽再次回流至第一換熱器重復利用。
進一步的,所述降膜分離器與第一結晶分離器之間還設有第一強制循環換熱器,所述第一強制循環換熱器蒸汽的出口還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與降膜換熱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潔藍環??萍加邢薰荆唇浿袧嵥{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013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