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石膏制品的后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01108.4 | 申請日: | 2017-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172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唐明亮;葉玉秋;沈曉冬;湯兵;鄭海;黃揚洋;董旭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薄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41/65 | 分類號: | C04B41/65;C04B28/14;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領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輝輪 |
| 地址: | 2118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處理 打印 石膏制品 處理工藝 力學性能 石膏 傳統干燥 快速干燥 溶液浸漬 粘結劑 固化 成型 噴射 微波 | ||
本發明涉及一種3D打印石膏制品的后處理工藝,將粘結劑噴射3D打印成型的石膏制品,通過溶液浸漬固化、微波快速干燥等工藝,獲得的成品的強度較傳統干燥處理工藝提高一倍以上,后處理時間也大幅度降低,解決了現有工藝中3D打印石膏力學性能差、后處理成本高、干燥時間長等問題。本發明的處理工藝,提高了3D打印石膏的力學性能,降低了后處理成本,縮短了后處理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3D打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以粘結劑噴射成型(3DP)的3D打印石膏制品的后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技術)是一種以材料累加為基本特征,以直接制造零部件為目標,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快速制造技術,被譽為制造業的一場革命。以粘結劑噴射3D打印工藝打印的石膏制品由于能夠實現全彩打印,是模型、模具打印的最主要工藝。目前,傳統的粘結劑噴射3D打印石膏工藝主要包括,制品打印、烘干和固化劑噴涂等工序。該工藝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由于打印過程噴射的粘結劑中含水量很低,導致3D打印石膏粉中的半水石膏僅能部分水化,石膏打印制品的結構主要依靠粘結劑的粘結來維持,力學性能低,不到5MPa,極易破碎;二是,目前,石膏3D打印系統烘干工藝采用的是發熱管烘烤或鼓熱風來進行干燥,不僅烘干效率低并且烘干厚壁打印制品時容易發生開裂;三是,為了提高烘干后制品的力學性能,會在制品表面涂抹一層高分子固化劑。一般固化劑的價格超過1000元/L,大幅度增加了3D打印石膏制品的成本。并且,固化劑僅增強了制品的表面力學性能,制品內部強度依然很低。
以上問題,嚴重制約了石膏3D打印工藝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3D打印石膏制品的高效后處理工藝,以提高3D打印石膏制品的力學性能,縮短后處理時間,降低后處理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3D打印石膏制品的后處理工藝,將粘結劑噴射3D打印成型的石膏制品浸泡于促水化溶液5-30分鐘,取出后放入微波干燥箱進行干燥,即得成品。
進一步,所述促水化溶液為氯化鈣、硝酸鈣、硫酸鈉、硫酸鋁、硫酸鎂等含有大量Ca2+或SO42-的溶液的一種,Ca2+或SO42-濃度≥0.2mol/L。
進一步,所述微波干燥箱的設置溫度為60-110℃。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3D打印石膏制品后處理工藝,主要通過兩個方面提高了3D打印石膏的力學性能,降低后處理成本,縮短處理時間。一是,通過將3D打印制品在含有高濃度Ca2+或SO42-的促水化溶液中浸漬一段時間,3D打印制品在與溶液接觸的過程中,制品中未水化的半水石膏粉體材料在高濃度Ca2+或SO42-的作用下,產生很大的過飽和度,能夠促使二水硫酸鈣晶體的快速成核和生長,從而使得打印制品中大部分未水化的半水石膏快速水化,水化形成大量二水石膏晶體之間相互交錯并且填充于制品的空隙,形成一個穩定、致密的微觀結構(見圖2),使得制品力學性能大幅度增加;二是,微波加熱干燥方式,能夠實現厚壁、復雜結構3D打印石膏制品的均勻、快速干燥,大幅度縮短打印周期。并且,石膏孔隙中硫酸鈣飽和溶液中水分的快速蒸發,溶液中硫酸鈣濃度快速提高,形成極大的過飽和度,又促進了二水石膏晶體數量的增加和生長速率的提高,有利于制品力學性能的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品打印后直接鼓風干燥獲得的3D打印石膏制品的掃描電鏡圖;
圖2為實施例1制品打印后經過浸泡處理并以微波干燥獲得的3D打印石膏制品的掃描電鏡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江蘇薄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江蘇薄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011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