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腹腔鏡縫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99715.1 | 申請日: | 2017-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41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法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04 | 分類號: | 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孫皓;林虹 |
| 地址: | 5180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腹腔鏡 縫合 | ||
一種腹腔鏡縫合器,包括縫針(1)、主桿(3)、手柄(4),主桿(3)為空心桿,主桿(3)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主桿(3)的前端端面上設有第一縫針固定孔(31),主桿(3)的前端側面設有第二縫針固定孔(32),第二縫針固定孔(32)橫向貫穿主桿(3);主桿(1)設有內固定桿(5);縫針(1)為W形針,高度小于5mm,縫針的尾部段設有平遍節;在手柄(4)上貼近主桿(3)的下方設置線輪安置槽,線輪安置槽中設置線輪固定軸,線輪安置槽壁上設有貫穿手柄的穿線孔。本發明有利于縫針機動靈活的進出腹腔,并使腹腔鏡手術中的縫針能在體內各方位進行靈活的縫合、打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腹腔疾病的手機器械,特別涉及可在手術中機動靈活進行縫合操作的腹腔鏡縫合裝置。
背景技術
腹腔鏡在腹部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在腹腔鏡手術中如剖腹手術基本縫合的那種機動靈活性卻大部分失掉。為了彌補不足,在腹腔鏡下止血或對合組織,采用簡單但較危險的熱凝、電凝、激光、夾子、U形釘等,但操作不慎可引起嚴重出血或周圍組織的壞死,致使患者死亡。也有對應的縫合裝置就此做相應的改進,如公開號為CN1729939A、名稱為“腹腔鏡縫合器”的發明申請以及公開號為CN101449989A、名稱為“腹腔鏡縫合打結器”的發明申請,都是為了提高縫合的機動靈活性,但是結構較為復雜,操作不順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腹腔內可機動靈活地進行縫合、打結的腹腔鏡縫合器。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這樣實現,設計一種腹腔鏡縫合器,包括縫針、主桿、手柄,主桿為空心桿,主桿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
主桿的前端端面上軸心處設有第一縫針固定孔,主桿的前端側面設有第二縫針固定孔,第二縫針固定孔橫向貫穿主桿;主桿設有內固定桿,內固定桿的尾端設有旋轉把握頭,內固定桿的尾段設有外螺紋,主桿的尾端設有與內固定桿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
縫針為W形針,高度小于5mm,縫針的尾部段設有平遍節;
在手柄上貼近主桿的下方設置線輪安置槽,線輪安置槽中設置線輪固定軸,線輪安置槽壁上設有貫穿手柄的穿線孔。
進一步地,第二縫針固定孔的插入端口呈喇叭口,二縫針固定孔的固定端口略大于縫針的尾徑。
進一步地,縫針的針眼下方設有導線槽,針眼與針底部的高度差大于1mm。
進一步地,導線槽延伸至縫針的彎位處。
進一步地,縫針的針長3.5cm、針直徑1.1mm。
進一步地,主桿處于手柄上方位處設有排氣排血孔座,排氣排血孔座設有通孔與主桿的空心通孔相通聯,排氣排血孔座上設有蓋帽。
本發明有利于縫針機動靈活的進出腹腔,并使腹腔鏡手術中的縫針能在體內各方位進行靈活的縫合、打結;手柄與主桿構成一體,由手柄操作各種縫合及打結,縫線從縫針前后兩端進出兩次,縫線的另一端由操作者握在手中,并且所需縫線為剖腹手術所需的普通縫線,可取代目前腹腔鏡所采用的套圈技術、縫合技術以及電凝等技術,節省了大量材料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第二縫針固定孔32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縫針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未經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97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