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增強型數據權益保護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98216.0 | 申請日: | 2017-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70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偉力;梁蛟;郭澤卿;何震瀛;王曉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Q20/40;G06F21/31;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陸飛,陸尤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智能 合約 增強 數據 權益 保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安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增強型數據權益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海量數據越來越受重視,并逐漸被各行各業有效利用,如改善用戶體驗和精準投放用戶廣告,通過醫療大數據預知疾病等。目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已開始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商業、醫療、政府、教育、經濟、人文、娛樂、科技等領域。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從原始數據中獲取更多有用信息,使數據在越來越有價值的同時也越來越稀缺。因此,海量數據開始掛牌流通和開放共享,人們迫切地想通過數據流通從一些機構或數據市場中獲得更多的數據。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價值只有通過數據流通才能充分發揮。數據流通指的是一種將數據通過分享或買賣在不同個體或組織間轉換的行為,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數據價值。在數據流通出現前,大量數據存儲在各個機構和企業的服務器中,形成了數據割裂,這制約了大數據價值的獲取和效益的產生。因此,數據流通是大數據產生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基礎,也是大數據技術研發、應用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基礎。
數據作為數據流通的標的物,其擁有者享有的權益需要在數據流通過程中得到切實保護。數據權益保護策略需要由數據擁有者進行制定,以規定數據受讓方用戶對數據的使用權限和其他約定條款。這些權益包括限制不允許獲取數據的黑名單身份的權益,限制允許獲得數據的白名單身份的權益,限制數據流通價格的權益,限定數據流通時間的權益,限定數據采樣率的權益,限定數據更新頻率的權益以及限定違約金的權益等。數據權益保護機制不當會直接影響到數據流通的實施,并產生一系列權益糾紛和其他數據安全問題。
隨著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數據價值的需求越來越大,從2008年開始國外陸續成立了眾多的數據流通市場,如Factual,InfoChimps,DataStreamX等。截至2016年底,中國也已經成立了30多個數據流通市場,包括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等。主流的數據流通機制通常包含三個角色:數據擁有者、數據受讓方和數據流通市場。其中,數據擁有者將數據委托流通市場進行掛牌流通,數據受讓方從流通市場中獲取數據。因此,數據流通目前通常由一個流通雙方信任的第三方機構來監督和執行。然而,數據權益保護的問題卻尚未徹底解決。一方面,數據擁有者目前并未積極地將其數據放到數據流通市場,原因是這些數據市場缺乏一種自動公平的機制來保護他們的權益,如,數據擁有者目前尚不能有效限制受讓方的身份,這可能會使其商業競爭者也通過流通得到數據,進而泄露自身的商業機密。另一方面,數據受讓方會擔心自己的流通申請被不公平對待,如,數據擁有者可能會根據市場或受讓方的身份隨意改變數據流通價格。雖然數據流通市場也可以作為一個可信第三方來運作,但當同時有很多復雜的流通申請時,會產生負載過重的問題。目前的流通機制中,數據擁有者也可以提交簡單的流通條款和策略給數據市場委托執行,但這些策略一般均基于自然語言,而自然語言的二義性會導致流通市場在判斷流通申請是否合法時,結果不會絕對公正。因此,提出一個自動公平的數據流通機制來實現數據權益保護是及其必要的。
區塊鏈技術起源于端到端網絡、數據加密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2008年最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被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到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個基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系統。區塊鏈指的是公開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可以解決雙花問題或交易偽造等問題,采用塊鏈式數據結構存儲數據,并通過密碼學技術保證了數據傳輸和訪問安全。此外,區塊鏈技術采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每一筆交易都要經過全網節點的驗證和確認。區塊鏈賬本可以記錄網絡中所有的數據交換歷史,使過程和結果公正透明、可追蹤。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系統的底層技術也被稱為區塊鏈1.0技術。
2013年,隨著以太坊的出現,區塊鏈1.0被擴展到2.0版本,成為一種利用計算機程序語言來編寫程序組成的智能合約和操作數據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基于區塊鏈2.0的系統允許用戶在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或者其他去中心化的應用,讓這些應用在區塊鏈技術的保證下,自動公平地執行。目前區塊鏈技術也被應用到金融、票據、銀行結算、股票股權流通、政府信用認證、法律、保險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82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