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站和數據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94902.0 | 申請日: | 2017-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48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弘;許麗香;柯小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10;H04W48/02;H04W48/10;H04W76/16;H04W92/2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敬文 |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站 數據傳輸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基站以及數據傳輸方法。所述數據傳輸方法包括:第一網絡的基站向用戶設備UE發送測量配置消息;接收UE發送的測量匯報;向UE發送鄰近小區信息請求消息;以及接收UE發送的鄰近小區信息響應消息,所述鄰近小區信息響應消息攜帶第二網絡的基站是特定基站的指示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尤其涉及基站和數據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與前四代不同,5G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技術,而是現有的無線通信技術的一個融合。目前,LTE(Long?Term?Evolution)峰值速率可以達到100Mbps,5G的峰值速率將達到10Gbps,比4G提升了100倍。現有的4G網絡處理自發能力有限,無法支持部分高清視頻、高質量語音、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業務。5G將引入更加先進的技術,通過更加高的頻譜效率、更多的頻譜資源以及更加密集的小區等共同滿足移動業務流量增長的需求,解決4G網絡面臨的問題,構建一個高傳輸速率、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性、優秀用戶體驗的網絡社會。如圖1所示,一種5G架構可以包含5G接入網120和5G核心網130,UE(User?Equipment)110通過接入網120和核心網130與數據網絡140進行通信。在4G到5G的網絡演進過程中,第一階段會繼續使用LTE的基站,同時能夠支持5G的終端和使用5G的特征。因此會部署一些5G的基站,這些基站可以作為輔助基站,與LTE基站一起給UE提供數據傳輸。
因此,需要一種技術方案來支持從4G到5G的網絡演進。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第一網絡的基站向用戶設備UE發送測量配置消息;
接收UE發送的測量匯報;
向UE發送鄰近小區信息請求消息;以及
接收UE發送的鄰近小區信息響應消息,所述鄰近小區信息響應消息攜帶第二網絡的基站是特定基站的指示信息。
例如,所述第一網絡的基站根據所述指示信息,通過預先配置或者向服務器查詢得到所述第二網絡的基站的IP地址。
例如,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網絡的基站根據所述指示信息,將指示信息中指示的特定基站的信息保存到鄰區關系列表中,并將所指示的特定基站標識為不允許切換,以便不發起到所指示的第二網絡的基站的切換過程。
例如,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個來指示所述特定基站:小區標識、運營商標識、頻率和路由區域碼。
例如,所述特定基站是與核心網移動管理實體MME沒有信令連接的第二網絡的基站。
例如,所述方法還包括:第一網絡的基站發送Xx接口建立請求消息;以及第一網絡的基站接收來自第二網絡的基站的Xx接口建立響應消息。
例如,所述Xx接口建立響應消息包含MME池的信息。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接收到Xx接口建立響應消息時,所述第一網絡的基站根據來自所述第二網絡的基站的MME池的信息,確定第二網絡的基站是否能夠用作輔助基站。
例如,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二網絡的基站上預先配置可用作主基站的第一網絡的基站的標識列表;當接收到Xx接口建立請求時,針對在列表內的第一網絡的基站發起的Xx接口建立請求,第二網絡的基站發送成功的Xx接口建立響應消息。
例如,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一網絡的基站上預先配置可用作輔助基站的第二網絡的基站的標識列表,并將列表內的第二網絡的基站配置成UE的輔助基站。
例如,所述第一網絡的基站是長期演進LTE基站,所述第二網絡的基站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基站,所述特定基站是特定5G基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49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