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區域調光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94223.3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7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廖澤龍;蘇寒松;雷志春;王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G3/34 | 分類號: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12201 | 代理人: | 劉國威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新型 背光源 區域 調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色域擴展,圖像與視頻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講,涉及應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區域調光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顯示效果,背光算法一般選用區域調光算法,因為區域調光算法可以很好地達到高節能和高對比度的目的。區域調光因背光源的不同,可以分為白光區域調光和多原色區域調光。
1)白光區域調光算法
以白光作為背光源,是比較常見的背光源,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顯示器對比度,有較好的節能率。其常見的區域調光算法有算術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均方根法),IMF(映射函數翻轉)法[1]、CDF(累計分布函數)閾值法[2],誤差修正法[3]。其中算術法實現簡單,但效果不佳;IMF算法對亮度較高的處理效果好,不適應于整體亮度較低的場景;誤差修正法適應范圍廣,處理效果好,但節能率不高;而CDF閾值法的節能率比其他兩種算法較高,但處理圖片質量有一定范圍失真。
為了使顯示器重現更多自然界真實的顏色,多原色調光算法進入研究人員的視野。
2)多原色區域調光算法
多原色區域調光除了提高對比度,還能擴展色域。因其背光源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多原色算法。常見的多原色背光源有RGB(紅綠藍)LEDs(發光二極管)背光,RGBY(紅綠藍黃)LEDs背光和RGBC(紅綠藍青)LEDs背光。文獻[4]就RGB LEDs背光源提出了一種具有優先級的并行計算結構算法。該類算法可以達到寬色域,高對比度,節能最優的效果。但使用的背光單元的背光源原色較多,硬件需要大量驅動電路,使實現難度增加,背光分辨率較難做高。
參考文獻:
[1]LIN F,LIAO C,LIAO L,etal.Inverse of Mapping Function(IMF)method for image quality enchancement of high dynamic LCD TVs.ISSN/007-0966x/07/38 2007SID,1343-1346.
[2]Hyunsuk Cho,Oh-Kyong Kwon.A Backlight Dimming Algorithm for Low Power and High Image Quality LCD Application,0098 3063/09 2009 IEEE,839-994.
[3]劉艷中,鄭學仁,陳建賓.基于圖像CDF閾值的LCD動態背光主亮度提取算法及其硬件實現[J].液晶與顯示,2010,25(3):449-453.
[4]Marc Albrecht,Andreas Karrenbauer,Chihao Xu.A Video-Capable Algorithm for Local Dimming RGB Backlight.ISSN/009-0966X/09/3902-0753-$1.002009 SID.SID 09 DIGEST 753-756。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出區域調光算法,應用于使用WE(白和寶石藍)LEDs背光結構的設備,達到擴大顯示系統對比度和擴展色域的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應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區域調光方法,首先,對輸入圖像進行分區,分區數量依據背光單元而定;再則,按分區提取各區域的特征值,得到低分辨率特征圖像;其次,依據特征圖像進行最優化計算,確定每一背光單元LED所對應的亮度值;此后對這些背光進行模擬擴散,獲取背光圖像;最后使用原始圖像及背光圖像對顯示終端圖像進行液晶補償,獲取顯示圖像。顯示系統前面板LCD和背光面板共同配合,達到綜合顯示的效果。
具體地,根據背光單元數量對輸入圖像進行分區,按分區提取各區域的特征值,采用最大值、平均值或者均方根、IMF法、或CDF法進行特征提取,獲得區域特征值Rd,Gd,Bd,根據式1的線性方程組求解出BLW和BLE的最小二乘解,分別作為對應區域白燈亮度和寶石藍燈亮度,通過脈沖寬度調制PWM的方式將這些亮度值作為占空比轉化為PWM波形,控制相應背光單元LED的亮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42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