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7肽修飾的主動腦靶向納米遞藥系統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93532.9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96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欣;李玉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7/69 | 分類號: | A61K47/69;A61K47/62;A61K31/58;A61K49/00;A61P9/10;A61P35/00;C08G8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7 修飾 主動 靶向 納米 系統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T7肽修飾的主動腦靶向納米遞藥系統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缺血性腦中風和腦腫瘤一直以來是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特別在中老年群體中更為常見,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缺血性中風和腦腫瘤的患病人群呈現低齡化趨勢,給整個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是研究發現,在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和腦腫瘤的過程中,由于血腦屏障(BBB)的阻礙,大約有98%的親水性小分子和絕大多數大分子都不能通過,使藥物分子難以達到病灶處,限制了對缺血性腦中風和腦腫瘤的臨床療效。因此,研究設計能夠攜帶藥物高效穿過BBB,特異性靶向腦缺血區神經細胞或腦腫瘤病變部位的納米藥物載體,具有重大的創新價值和科學意義。
隨著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醫學成像、疾病診斷、藥物靶向遞送、癌癥精準治療、基因轉染等領域。可降解納米載體由于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修飾性,已成為主動腦靶向遞藥系統研究的熱點之一。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是由乳酸(lactic acid, LA)和羥基乙酸(glycolic acid, GA)按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一種功能性高分子有機材料,已經通過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制備人工導管,藥物緩釋載體(微球、納米粒、微丸),埋植劑以及膜劑等制劑中。但是由于PLGA嵌段結晶性較強,且有疏水性,所以極易被網狀內皮系統(RES)清除,聚乙二醇(PEG)具有優良的親水性,且無毒,無免疫原性。采用親水性的雙功能聚乙二醇(NH2-PEG-MAL)對PLGA進行表面修飾,不僅能夠降低PLGA的細胞毒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PLGA載體系統的親水性,增大對難溶性藥物的載藥量,顯著降低細胞毒性,有效延緩RES的清除,延長納米藥物載體的體循環時間,能夠實現藥物的長時間緩釋(數周或數月),明顯減少了用藥頻率;并且研究發現,PEG-PLGA表面經過特異性靶向配體修飾后,可攜載藥物分子透過血腦屏障,顯著提高藥物在腦組織病變部位的有效濃度,達到精準治療腦部疾病的目的。降低其它非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減少對機體的毒副作用
研究發現,BBB的滲透性取決于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BCECs) 之間的緊密連接,研究表明,組成 BBB 的BCECs上有許多受體,包括轉鐵蛋白受體、胰島素受體、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 (LRP) 受體等,其中轉鐵蛋白 (transferrin,Tf)為轉鐵蛋白受體的特異性配體 (transferrin receptor TfR), 將其修飾于納米載體表面可以達到靶向 BBB靶向效果。然而, 內源性的Tf能競爭性抑制Tf修飾的納米粒與TfR特異性結合【Han L, Li JF, Huang SX, et al. Peptide-conjugated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as a nanoscale tumor-targeted T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 [J]. Biomaterials, 2011, 32:2989-2998】,且蛋白構象的改變容易導致其功能的喪失, 從而不利于發揮靶向作用【Mahmoudi M, Shokrgozar MA, Sardari S, et al. Irreversible changes in protein conformation due to interaction with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J]. Nanoscale,2011, 3: 1127-1138】。近期的研究發現一種新型多肽-T7肽 (序列CHAIYPRH),能夠與 TfR特異性結合, 結合常數高達 10 nmol·L-1, 并且由于結合位點的不同, 內源性Tf不會抑制反而會促進T7修飾的納米粒與TfR特異性結合【袁端鋒,宗太麗,高會樂,何勤. 穿膜肽TAT和腦腫瘤靶向肽T7雙修飾脂質體的制備和體外靶向性評價[J]. 藥學學報,2015,(01):104-110】。此外,T7為小分子多肽,可化學合成,穩定性好,作為主動腦靶向頭基空間位阻小,靶向效率高,臨床應用前景好。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理工大學,未經哈爾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353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