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93526.3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17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姚清;陳永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灌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協眾信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30 | 代理人: | 孟會賢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 微生物 聯合 修復 土壤污染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目的在于解決單一生物修復難以良好解決重金屬污染的問題,促進生物修復的效率。其包括如下步驟:制備微生物復合菌劑;將黑麥草種植于被鎳元素污染的土壤中,并將微生物復合菌劑定殖于牧草上,通過牧草與微生物的聯合作用,實現對鎳元素污染土壤的修復。本發明提供微生物復合菌劑能夠耐受高劑量的鎳,并能分泌促進黑麥草生長的物質,促進鎳元素在黑麥草中的吸收和轉移,對于鎳元素污染土壤的修復具有較好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自然降解慢的特點,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歷史上發生的“骨痛病”和“水俁病”就是由于重金屬污染而致病的典型案例。鎳污染是由鎳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環境污染,鎳元素可以在土壤中富集,土壤中的鎳主要來源于大氣降塵、含鎳廢水、農田施肥、植物和動物殘體的腐爛等。含鎳化合物有潛在致癌風險,并對農作物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復、化學修復、農業生態修復等。物理修復主要包括電動修復以及電熱修復,化學修復主要為土壤熱淋,由于物理修復及化學修復方法均有一定缺陷,植物修復及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成為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的研究熱點。
植物根分泌物包括溢泌物、分泌物、粘膠質、分解物和脫落物,從組分上包括各種糖類、有機酸和氨基酸等。根分泌物主要通過改變根際環境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以及重金屬的化學性質,改變污染土壤中金屬元素的形態和活性或者鰲合、吸附、包埋根際中某些游離重金屬離子,降低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流動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植物與微生物聯合修復系統,通過所選植物與微生物復合菌劑的相互配合,組成穩定的生態修復系統,利用牧草及其根際環境微生物體系的吸收、轉化的作用,能夠有效降解或富集污染土壤中的鎳,實現對土壤的有效修復。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
本發明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鎳污染土壤上種植牧草,像牧草根部注射復合微生物菌劑。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1、在鎳污染土壤上種植牧草,所述牧草優選地為黑麥草;
步驟2、向黑麥草根部均勻注射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待黑麥草生長的平均株高距地面5~8cm后,再次向黑麥草土壤際根注射復合微生物菌劑;
步驟3、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中各菌種的接種量以百分比計為:球形紅細菌4.5%,類黃氫噬胞菌10%,中華屈撓桿菌6.7%,脫硫弧菌9%,小單孢菌2%、木薯菌1.5%、假單胞菌3.2%。
步驟4、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步驟為:將球形紅細菌、類黃氫噬胞菌、中華屈撓桿菌、脫硫弧菌、小單孢菌、木薯菌、假單胞菌分別進行振蕩培養,將上述菌株接種到液體培養基中,28℃振蕩培養對數生長期,將菌液轉移至無菌離心瓶中離心,收集菌體,并用去離子水反復清洗,最終將離心出的菌體用無菌去離子水洗凈后稀釋至OD600≈1.0,將菌體按照微生物復合菌的配比方式進行混合,得到復合微生物菌劑。
更進一步地,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中各菌種的接種量以百分比計為:球形紅細菌15.5%、類黃氫噬胞菌9%、中華屈撓桿菌3.1%、脫硫弧菌5%、小單孢菌1.5%、木薯菌8.5%、假單胞菌2.5%。
進一步地,所述菌種按照以下方法活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灌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鴻灌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35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