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87485.7 | 申請日: | 201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18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焦平金;張治暉;朱建強;趙華;許迪;于穎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長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B3/11 | 分類號: | E03B3/11;E03B3/16;E03B3/18;A01G25/00;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 地址: | 10004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排水 再利用 井灌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與方法,屬于土壤改良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主井、上層管群、下層管群。其中主井包括可透水的外層井墻,套設于外層井墻內的不透水的內層井墻,填充于外層井墻與內層井墻之間的輸水層。上層管群與外層井墻上部連通且可透水,下層管群與內層井墻下部連通且近井段不透水,遠井段可透水。本發明通過上層管群和下層管群分別承擔抑鹽和排水再利用的功能,能夠減少洗鹽用水量,避免氮磷等營養物質流失,同時,通過排水再利用,解決了灌溉水源問題,而且洗鹽后的含鹽水也得到了處理。綜上,短期來看可以補充灌溉與洗鹽,長期來看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阻斷高地下水位的返鹽,實現灌溉和抑鹽雙重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改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與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鹽堿地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治理和利用鹽堿地是保障我國糧食產量增長的重要措施。在治理和利用鹽堿地的過程中,必須減少鹽堿地的含鹽量使鹽堿地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有效的抑鹽方法。
現有技術對鹽堿地的抑鹽過程如下:選定沖洗地塊,在沖洗地塊兩側邊沿開挖左明溝和右明溝,在沖洗地塊中間設置灌水渠道;將左沖洗地塊和右沖洗地塊劃分為至少兩塊寬度相同的畦塊;往灌水渠道中注水,以灌水渠道到兩側明溝的方向為放水沖洗方向,從臨近灌水渠道的畦塊開始,依次向兩側放水沖洗,每次沖洗時間內各放水畦塊都始終保持覆蓋水層,含鹽分水通過左明溝和右明溝排出,通過洗鹽達到抑鹽目的。
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一方面,沖洗過程用水量較大,容易造成稀缺的淡水資源浪費,并且,還需要對洗鹽后得到的大量含鹽水進行處理。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與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主井、上層管群、下層管群;
所述主井包括:可透水的外層井墻;
套設于所述外層井墻內的不透水的內層井墻;
填充于所述外層井墻與所述內層井墻之間的輸水層;
所述上層管群與所述外層井墻上部連通,且可透水;
所述下層管群與所述內層井墻下部連通,且近井段不透水,遠井段可透水。
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上層管群包括:與所述外層井墻上部連通的多個主管,多個所述主管呈放射狀等夾角分布;
與所述主管相對的兩側連通的多個支管;
相鄰兩個所述主管之間的多個所述支管彼此平行。
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下層管群呈放射狀傘形分布;
所述下層管群與所述內層井墻之間的夾角可調;
且,所述下層管群長度可調。
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上層管群與所述下層管群的遠井端均封閉;
所述上層管群與所述外層井墻連通的管口設置有濾網;
所述下層管群與所述內層井墻連通的管口設置有濾網。
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輸水層為砂石料層。
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外層井墻的內、外壁上均設置有過濾層。
第二方面,提供了利用上述任一項排水再利用的井灌抑鹽裝置進行井灌抑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將井灌抑鹽裝置埋設于鹽堿地土壤預設深度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長江大學,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長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8748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