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滅微生物紫外線管及其應用的空氣調節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79039.1 | 申請日: | 2017-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700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安正;鄭子淇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通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9/20 | 分類號: | A61L9/20;F24F3/16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國臺灣桃***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 紫外 線管 及其 應用 空氣調節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滅微生物紫外線管及其應用的空氣調節系統,滅微生物紫外線管供接收一流體,該滅微生物紫外線管包括:一中空管本體,包括一流入埠、一留出埠、及導接前速流入埠和留出埠的流導部,前述流道部具有一個內側面;一結合設置于上述中空管本體內側面,供上述流體行經,并遮蔽上述流道部內側面的紫外線隔離層;及至少一設置于上述中空管本體和/或上述紫外線隔離層的紫外線光源;其中,前述紫外線隔離層會吸收和/或反射來自前述紫外線光源發出的紫外光,降低前述紫外光照射至上述流道部的機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體,由其是一種殺菌紫外線管及具有該管的空氣調節系統。
背景技術
人體以及生活成員的健康除了有賴主動鍛煉身體、補充營養、確保休息等等,也必須防止外來病原例如細菌或病毒侵入。長久以來,滅菌/病毒是人類減少疾病感染的一種主要方法。針對如何排除細菌(Bacteria),病毒(Virus),以及其他種類的病原體(Pathogen)等等微生物,已有諸多的手段,包括可以實質去除病原體,以減少人體健康的威脅,也包括透過過濾等方法將病原體排除在人類生活范圍以外的諸多手段。
然而,病原體基于生命會自動尋求永續繁衍,也會隨著環境更新而不斷演化,而在生命體所必須的空氣、水等介質中存活和散播,面對這些潛在的威脅,相關的殺微生物方法主要可以分為物理式的以及化學式的。物理式的方法,包括過濾、在物體表面以蒸汽加熱至上百度等;化學式的方法,則可以臭氧、漂白劑等為例。但是,各種方法都有實施的限制,也很難涵蓋所有病原體,尤其考慮日常生活中的操作便利性,更使許多有效的方法難以實施。
目前,已有業者針對空調的濾網進行改良,其中一種滅微生物的方法是如美國專利US第9518487號所揭露,因為光觸媒材料具有良好的活性,所以在濾網處設置如圖1所示的光觸媒(Photocatalyst)7,時時以紫外線照射,當空氣中存有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且病原體恰好行經濾網的時候就可能接觸到被活化的光觸媒分子,而與觸媒反應分解,藉由瓦解病源體結構達到清靜空氣的功效。除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這類需利用紫外光照射的光觸媒外,目前常見的還有例如美國專利8172925號中所提出的活性碳 (CarbonFilter)、以及其他業者提出的納米銀 (Nano Silver)等。
不過,觸媒的功效會受到接觸與否的條件限制,唯有在病原體與觸媒本身直接接觸的時候,才能促進分解反應。換言之,在流體通過濾網時,如果濾網的孔隙過大,許多被空氣分子所攜帶的病原體并未實際接觸濾網,就有機會直接穿越而接觸人體等宿主,成為疾病威脅。相反地,如果濾網的網眼太小太密,雖然可以提升接觸率,但包括灰塵或分解后的病原體等也會殘留而造成堵塞,使得濾網的通氣量迅速下降而失效。目前許多業者都選擇採取多層式的結構,設置更多的過濾層,希望藉此增加接觸病原體的機會,然而,多層式結構一方面需佔用更大體積,而且濾網成本提高,尤其如果是采用光觸媒,又會遇到使用激發光觸媒紫外光的UVA (波長315-400nm)以及UVB(波長280-315nm)的穿透性質不佳的問題,會使得多層濾網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紫外線中的UVC(波長100-280nm)由于波長更短,頻率更高,因此單一光子的能量也相對提高,不只可以獨力殺菌,也會造成所照射到的材料或電路元件迅速老化,構成光劣化(Degradation);一般在自然界中,則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保護,使得太空中的UVC無法抵達地球表面,但基于能量較高,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應用時也要更謹慎考量其中的安全性問題,在使用上便受侷限。另外一個利用紫外光殺菌的問題是光衰退,亦即考量紫外光往往在傳遞過程中消散,使得發光消耗的能量無法相對有效率的轉換為殺菌的效果。
總而言之,今日的殺菌方法上,除了期望能更有效且完整的排除病原體對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威脅,還希望能夠在殺菌的過程中不會形成對病原體以外的其他不必要的損害。此外,除了要有更有效率的殺菌技術以外,也要確保人類以及人類生活中其他成員的安全,這也是本案所欲追求的目標。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通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信通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903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蠶蛹蟲草培養基
- 下一篇:低溫閉環污泥干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