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77474.0 | 申請日: | 2017-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556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魯茂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精密鑄造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4 | 分類號: | B22C9/04;B22C1/02;B22C3/00;B22C1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玻璃 硅溶膠 復合型 方法 | ||
1.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根據鑄件形狀制作蠟膜,并采用硅油脫模,再經清洗液清洗、晾干;
S2,配制涂料,
面層采用S830單質硅硅溶膠與鋯英粉,加水混合,粉液比1:3.3,6h以后測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膠;若粘度≤40s,逐步加入鋯英粉;攪拌后加入JFC和消泡劑,JFC加入量為加入硅溶膠質量的0.3%-0.5%;消泡劑加入量為JFC加入量的一半;
S3,配置面層,具體操作如下:
S31,向L形攪拌機內先加入硅溶膠,再逐步均勻、緩慢地加入鋯英粉,加完后連續攪拌8-9h至攪拌均勻,然后用流杯粘度計測粘度,直至粘度達到要求后,接著測定密度;
S32,涂料配好以后,接著將準備好的模組進行最后檢查,待涂掛;
S33,模組順轉向緩慢進入面層預濕漿中,稍等片刻,緩慢升起,在轉筒上方停留滴去多余涂料,并用微弱的壓縮空氣吹去小氣泡,再緩慢進入面層漿中,操作同上,滴去多余涂料,模組即作左右、上下旋轉;
S34,在雨淋式淋砂機中淋砂,模組不停地上下、左右旋轉;
S35,將上好表面層的模組立即推入干燥室,干燥時間>4h,并將同一時間內涂料的模組放在一起,記錄好操作時間;
S4,過渡層涂料的配制,
根據不同的鑄件要求采用不同的過渡層涂料,具體為:
在另二只L型攪拌桶內配制過渡層涂料,分別為:
S830硅溶膠加鋯英粉,比例為1.7-1.9,粘度為20±1s,預濕采用全硅溶膠S830;
S1430硅溶膠加莫來粉,比例:1:1.6-1.7,粘度19±1s,預濕采用S1430硅溶膠;
S5,水玻璃涂料配制,
選用水玻璃模數:3-3.4,密度1.35-1.38kg/dm3;粉液比1:1;配料2h后使用,流杯粘度>40s;涂料采用0.075mm(200目)匣缽粉,撒砂用0.850-0.425mm(20-40目)匣缽砂,硬化液采用結晶氯化鋁,PH值1.4-2.1,密度1.16-1.18kg/dm3,操作方法為:將已干燥的模組先浸入硅溶膠,瀝干,再浸入第二層涂料,涂掛后繼續放入面層干燥室干燥;
S6,脫蠟,
制殼完成后,型殼放置10h以上,脫蠟;
S7,焙燒,
型殼脫蠟后放置6時以上后進行焙燒,因此要求焙燒溫度為950℃-1100℃,保溫時間大于30分鐘,出爐后立即澆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1中測定粘度的操作方法為:在筒中心、筒邊分別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1中判斷是否攪拌均勻與否的方法為: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對光觀察,如無顆粒點則確定涂料攪拌已均勻。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根據鑄件條件選用過渡層,即:當鑄件復雜、含有薄壁、小孔、槽要求高的過渡層優選采用鋯英粉涂料撒鋯英砂,當鑄件要求較低時,過渡層可采用莫來粉、砂涂掛。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玻璃-硅溶膠復合型殼的制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脫蠟操作工藝如下:
檢查型殼澆口頂部,除掉多余的殼層;脫蠟水中加入質量分數為3%-5%的氯化銨以維持脫蠟水的酸性,達到在脫蠟時得到硬化補充,脫蠟水溫度控制在95-98℃,但不沸騰;脫蠟時間控制在20分以內,用蒸汽加熱脫蠟水,用干凈的熱水沖洗型殼內腔1-2次,脫蠟后型殼倒放擱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精密鑄造安徽有限公司,未經東風精密鑄造安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747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