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防護性管道逃生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74645.4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71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靳溫學;付崇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潤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E21F1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莉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護 管道 逃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礦山隧道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高防護性管道逃生車。
背景技術
隧道及礦山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受地質復雜和其它因素的影響,時有發生塌方現象,其中關門塌方現象后果最為嚴重,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洞內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針對巷道、隧道施工中的坍塌現象,為盡可能避免人員傷亡事故,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行隧道逃生管道的設置,顯得非常重要。現有的逃生方式一般是在高風險地段設置逃生管道,以確保隧道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可以在遇到危險時,及時安全的撤離。由于逃生管道內徑通常都達不到成人直立行走的要求,撤離人員只能在管道內爬行,極大的影響了逃生速度,無形中加劇了逃生者的恐慌情緒,也增加了逃生失敗的幾率,亟需對現有的逃生設備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高防護性管道逃生車,逃生人員借助逃生車,能快速、安全的撤離。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防護性管道逃生車,包括基座、基座下部設置的主行走輪、基座兩側對稱設置的輔助行走輪、以及基座前端設置的防撞裝置;在所述基座的上部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設有頭部枕區、躺臥區和腿部放置區;在所述頭部枕區設有高度可調的頭枕,頭枕一側設有照明燈,基座內設有為照明燈供電的電源;在所述躺臥區設有軟墊;在所述基座的兩側分別設有側護欄,對應頭部枕區設有頭部護欄。
進一步,兩所述側護欄上對稱設有高度可調的支撐輪組件,所述支撐輪組件包括安裝在護欄上的可調支柱、以及支柱頂端設置的支撐輪;所述可調支柱為可伸縮式桿狀結構。
進一步,所述側護欄包括橫桿及其兩端豎直的連接于基座的支撐桿;所述可調支柱安裝在橫桿上。
進一步,所述防撞裝置包括并排設置的兩組防撞輪組件,所述防撞輪組件包括安裝在基座上的輪架、以及安裝在輪架上的防撞輪。
進一步,所述頭枕與基座之間設有用于調節頭枕高度的氣缸。
進一步,在基座的至少一側設有抽屜,所述抽屜收納在基座內部或下部。
進一步,所述基座對應頭部枕區的一端設有聲光報警器,該聲光報警器與基座內的電源連接,在基座上設有報警器開關。
進一步,所述電源為可拆卸的蓄電池。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創造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創造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側護欄和頭部護欄,避免有重物直接砸在逃生者身上或頭部,設置的輔助行走輪和支撐輪起到輔助支撐和定位的作用,避免基座傾斜或翻轉,這些結構設計,能夠對使用者形成足夠的防護,有效保障了逃生者順利生還。
2)調整頭枕高度,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適度。同時,在躺臥區設有的軟墊,也同樣起到了提高使用舒適度的作用。
3)基座對應頭部枕區的一端設有聲光報警器,通過按下報警器開關,啟動聲光報警器,可以輔助施救人員準確定位被困者,無需被困者再進行呼喊等耗費體力的動作,保留足夠的體力,等待救援。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創造,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中設有抽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中設有支撐輪組件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基座;2-主行走輪;3-輔助行走輪;4-防撞裝置;5-頭部枕區;6-躺臥區;7-腿部放置區;8-頭枕;9-照明燈;10-軟墊;11-側護欄;12-頭部護欄;13-可調支柱;14-支撐輪;15-橫桿;16-支撐桿;17-輪架;18-防撞輪;19-抽屜;20-聲光報警器;21-報警器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潤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潤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46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