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穩樹瓦楞板束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73033.3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36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爍 |
| 主分類號: | A01G17/14 | 分類號: | A01G17/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華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瓦楞 板束套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穩樹瓦楞板束套,它屬于園林用品領域,它加固樹木可靠省時。它包含螺母、束套、襯墊、支架、頂臼、銷軸,所述螺母由兩個被等分成半圓狀的部分組成,在其外圓周面上固接著鉸鏈,所述束套為一種圓筒狀物,襯墊為粘貼在束套朝里的一面上的一層軟質物,在束套上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加工有與前述的螺母相匹配的外螺紋,在束套下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裝置有在圓周上均勻分布的幾組支架、銷軸及臼形的頂臼;將螺母從上向下螺紋連接到束套上。本設計適用于園林綠化場合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園林用品有關,具體是指一種穩樹瓦楞板束套。
背景技術
園林管理部門對于新栽植的樹木大都要進行附加上木架的加固,對于較細較小的樹木或花木,因為樹頭較小有的不需要加固,有的則是采用地樁加栓繩固牢的方式方法來加固;而對于胸徑在10cm左右或更大的新栽植樹木,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將三根或四根支桿斜立狀的直接綁縛到樹木的樹干部位,采用鐵絲捆扎,亦或是用四根短細的木桿在樹木的支撐點部位捆扎成井字狀將樹干夾緊,然后再將支桿頂緊到下面,還有的采用一種像腰帶狀的束緊皮帶繞樹干束緊將支桿和樹干束成一體,凡此種種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防止新栽植的樹木搖擺或傾倒的現象出現,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然而,上述方式方法其可靠性都不高,操作起來費工耗時,往往每株樹木的加固處理都需要幾人來協助,有的支桿看似綁縛捆扎的挺好實際上形同虛設,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對樹木的風力作用常常使得樹木搖擺和晃動不停,從根本上動搖這種加固,起不到有效支撐樹木樹干的作用和效果,導致新栽植的樹木許多難以成活,也浪費了大量的工時和捆扎材料,針對此問題很需要一種專門的裝置來應對,它應一人就能操作,可以重復使用,加固起來快速高效;中國專利2017105296903(穩樹卡束組件)公開了一種同樣設計目的的申請,其裝置的主體部件卡板等較為零碎,制造成本也較高,在具體使用操作中存在著一些不便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進以滿足實用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種用于園林部門進行加固新栽植樹木的專用用具穩樹瓦楞板束套,它可以解決前述的問題。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如下:它包含螺母、束套、襯墊、支架、頂臼、銷軸,所述螺母由兩個被等分成半圓狀的部分組成,在其分割點兩邊的外圓周面上都向外凸出的固接著一鉸鏈,其中左側的鉸鏈中的銷桿為固定連接即銷桿在軸向上是不可以動的,右側的鉸鏈中的銷桿為活動連接即銷桿在軸向上是可以動的,而且右側的銷桿還是一種有多段同心不同徑的圓柱體組成的桿狀物;所述束套為一種由矩形的瓦楞板按瓦楞的橫向方向卷窩加工成大半個圓的圓弧形的圓筒狀物,襯墊為粘貼在束套朝里的一面上的一層斷面呈尖角朝上的楔形狀的軟質物,在束套上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加工有與前述的螺母相匹配的外螺紋,在束套下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裝置有在圓周上均勻分布的幾組支架、銷軸及臼形的頂臼;螺母從上向下螺紋連接到束套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對于新植樹木的加固一人就能操作本束套固定束緊于樹干上,再在頂臼內套置上支桿支撐于地面上來進行牢靠的加固,本裝置可以重復使用,加固起來快速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設計束套的各部件分解的整體輪廓視圖。
圖2是束套與襯墊組裝的輪廓視圖。
圖3是螺母的幾種不同使用形式舉例。
圖4是組裝在一起的束套穩固樹木的實用演示視圖。
各圖中,1為鉸鏈,2為螺母,3為銷桿,4為束套,5為支架,6為頂臼,7為銷軸,8為襯墊,9為樹干,10為支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設計作進一步舉例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設計包含螺母2、束套4、襯墊8、支架5、頂臼6、銷軸7,所述螺母2由兩個被等分成半圓狀的部分組成,在其分割點兩邊的外圓周面上即圖中所示的左右兩側都向外凸出的固接著一鉸鏈1,其中左側的鉸鏈中的銷桿為固定連接即銷桿在軸向上是不可以動的,右側的鉸鏈中的銷桿3為活動連接即銷桿3在右側鉸鏈的鉸軸孔中的軸向上是可以動的,而且右側的銷桿還是一種有多段同心不同徑的圓柱體組成的桿狀物,在需要時它可以上下方向的活動以讓銷桿的不同粗度部位銷住鉸鏈或者完全抽出銷桿,由于螺母2等分為兩半個,一側為固定的鉸鏈另一側為活動的鉸鏈,銷桿3也可以完全抽出右側的鉸鏈,這樣,螺母2就可在需要時將兩半個部分繞左側的鉸鏈打開或閉合成一個完整的圓形,而且還可以讓右側的銷桿的不同粗度部位銷住鉸鏈以獲得略微加粗螺母口徑的調節效果,如圖1、圖3所示,同時,當需要旋緊或旋松螺母時,兩側外凸狀態的鉸鏈能夠作為抓手來操作,方便了使用;所述束套4為一種由矩形的瓦楞板按瓦楞的橫向方向卷窩加工成大半個圓的圓弧形的圓筒狀物,束套的加工材料最好為彈簧不銹鋼薄板材質,比如,厚度在2.5-3.5mm的302等型號的平面板材,它較耐腐蝕,軋壓瓦楞成型性能好,成型后強度高,比較適合室外環境下的使用,平面的板材經凸凹成型的瓦楞狀加工,就獲得了在縱向方向上的較高屈服強度即受力強度,而在橫向方向上則具備較好的彎折性能即成形后的束套圓筒可以在其開口處很容易的向兩側再展開一些,如此成形加工后的束套所具備的如上所述的種種性能能夠滿足本設計的需要;襯墊8為粘貼在束套4朝里的一面的一層斷面呈尖角朝上的楔形狀的軟質物,如圖1、圖2所示,可選擇較耐老化的塑膠類材料制作,柔軟的襯墊可以填充被包裹物(樹干)表面大小不同的凸凹部位使得束裹力均勻分布以達到充分束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其上尖的楔形斷面形狀可以使得束套在套到樹干上后讓圓筒狀的束套口徑上小下大一些,這一點為下一步的螺母鎖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束套上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加工有與前述的螺母2相匹配的外螺紋,在束套圓筒下部分的外圓周表面上裝置有在圓周上均勻分布的幾組支架5、銷軸7及臼形的頂臼6,它們的組合可以為支桿的支撐提供充分的條件;將螺母2從上向下螺紋連接到束套4上將各組件組裝成一體,如圖4所示狀;具體使用中,根據所需穩固樹木的樹干直徑大小來選擇型號適當的束套,首先將未連接螺母的圓筒形的束套4從開口處向兩邊施力展開一些后束套到樹干9上,束套自身具備的彈性束裹力就會纏裹住樹干圓周表面并與樹干初步接合為一體,打開螺母2也套到樹干上再從上向下接觸到束套上緣,先嘗試將銷桿3的最粗部位銷住右側的鉸鏈,這樣,螺母2就由活動的兩半個部分組合封閉成為了一個形狀固定造型完整功能完善的穩定整體,再用雙手向螺母2上的外凸的鉸鏈1旋轉施力,螺母就可以從上向下螺紋連接到束套上并逐漸旋向束套的中段直到靠近支架5處,在這個過程中,如前所述,由瓦楞狀的板材加工成為圓筒形的束套及楔形的襯墊的共同作用,為束緊效果提供了結構上的保障,束套4較高的縱向強度及襯墊8的楔形特征可確保螺母的逐步鎖緊,良好的橫向彈性性能既可以確保束套4保持基本的圓形(此形狀可更好的與樹干圓周吻合貼合)又可以在開始束緊操作時通過開口展開再束套到圓形的樹干上裹束起來,束套與樹干的初步連接為隨后的螺母旋轉操作騰出了雙手,在螺母的旋轉作用下,上小下大的圓筒形束套會逐步束緊到樹干9上并最終將整個束套裝置與樹干鎖牢為一體,如圖4所示,這種牢固的結合是穩定加固新植樹木操作問題的關鍵,后續的操作就是再將粗細適當的支桿10套進頂臼6的開口內,將支桿的底端用錘擊的方式向心的敲擊撐緊到地面固牢即可,也可以將支桿底端固定于地樁上等方式加固,即使支桿的長短不同、地面高低不平,上下靈活轉動的頂臼也能讓整個裝置獲得牢固可靠的支撐,使得新植樹木的加固這一棘手問題迎刃而解,達到了一人就能操作、可以重復使用、更加牢固可靠、加固起來快速高效、方便操作的目的,使用后拆除時反程序操作即可;當然,實際使用中,由于樹干的粗度規格不一,樹干的直線性參差不齊,樹干圓周表面凸凹高低,這些都是本設計裝置在使用中難以回避的問題,按機械加工的較高精度來要求本設計的束套的正圓度及與螺母的螺紋連接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螺母與圓筒形的束套的螺紋連接尺寸和規格造型都要靈活些,比如,通過適當加大螺紋的牙高(超長的螺紋大小徑差)來加大螺母旋轉連接時的適應性,即雖然束套可能不是正圓形或者不是與螺母內徑螺紋連接匹配性標準的形狀和規格尺寸,超長的配合螺紋仍可以進行螺紋連接順利的完成束緊操作,還比如,當發現如前舉例中(螺母右側鉸鏈上的銷桿3的最粗部位銷住了鉸鏈,此時的螺母為正圓形,如圖3中的上方螺母所示及如圖4中的舉例所示)所述的螺母如果因為圓筒狀的瓦楞板束套4上緣螺紋部位的外徑較大難以正常的旋轉螺紋連接到位時,還可以下按銷桿3讓其較細或最細的部位銷住右側鉸鏈,這樣螺母的兩半個部分會分離一些,加大了一些螺母孔(如此調節的螺母的正圓形狀會發生一些扁形改變),如圖3中的下方螺母所示狀,這也為順利的旋緊到束套上增加了可能性,從而可以順利的完成操作,這樣的調節也在實用中具備操作可行性。本設計可以依具體情況設計出大小不同的多種系列規格以滿足實際工作中加固新植樹木的需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爍,未經陳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303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