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工程明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72514.2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63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11514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寶<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管樁 基坑 臨時支護 水平支撐 鋼圍檁 冠梁 地下工程 止水旋噴樁 永久支護 施工 主體結構施工 工程造價 施工工期 施工結構 施工空間 支護體系 質量保障 邊沿線 豎立 替換 占用 拆除 安全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工程明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包括鋼管樁、止水旋噴樁、冠梁、鋼圍檁和水平支撐,所述鋼管樁豎立在基坑邊沿線的內側,所述止水旋噴樁設立在鋼管樁的外側;所述冠梁安裝鋼管樁的頂部;所述鋼圍檁安裝在鋼管樁中底部,頂部的水平支撐的兩端分別與基坑兩側的冠梁連接,中底部的水平支撐的兩端分別與基坑兩側的鋼圍檁連接;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支護體系的施工方法,本發明將地下工程明挖施工中的永久支護替換成臨時支護,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拆除,該臨時支護既保證了與永久支護結構相同的安全質量保障,又極大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施工工期,減少了原材料的使用,且占用的施工空間較小,符合綠色施工的理念。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工程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
背景技術
在地鐵開挖、高樓地基施工時,為確保施工安全,防止發生塌方事故,必須對施工建筑的基坑采取支護措施。目前基坑的支護方式有排樁或地下連續墻、水泥土墻、土釘墻、逆作拱墻和放坡等方式,排樁或地下連續墻、水泥土墻、逆作拱墻支護方式屬于永久支護,結構穩定,安全性高,但施工程序復雜、成本高昂、周期長,而且基坑內主體結構完成后,這些永久支護無法拆除,占用空間資源。土釘墻施工會滲透到周邊建筑,影響周邊建筑,使用范圍有限;放坡占用空間大,挖方工程量巨大,而且基坑較深時,很難確保施工安全。
對此,急需設計一種全新的支護方式,在保證支護安全的條件下,降低施工成本,縮小施工占用的空間資源。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工程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將地下工程明挖施工中的永久支護替換成臨時支護,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拆除,該臨時支護既保證了與永久支護結構相同的安全質量保障,又極大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施工工期,減少了原材料的使用,且占用的施工空間較小,符合綠色施工的理念。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一種地下工程明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包括鋼管樁、止水旋噴樁、冠梁、鋼圍檁和水平支撐;
所述鋼管樁為若干,該鋼管樁間隔豎立在基坑邊沿線的內側,形成支撐樁;
所述止水旋噴樁為若干,該止水旋噴樁連續交叉設立在鋼管樁的外側,形成止水帷幕;
所述鋼圍檁為若干,該鋼圍檁沿鋼管樁排列方向剛性連接在鋼管樁中底部;
所述水平支撐為若干,頂部的水平支撐的兩端分別與基坑兩側的冠梁剛性連接,中底部的水平支撐的兩端分別與基坑兩側的鋼圍檁剛性連接;
進一步限定,所述鋼管樁為在鋼管中填充砂、土或沙土混合物形成的支撐樁,該充填物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取材方便的優點。
進一步限定,相鄰兩個鋼管樁的間距為3-10cm,以保證兩個鋼管樁施工不受影響,進一步提高鋼管樁的施工效率。
進一步限定,在鋼管樁與止水旋噴樁之間填充有泡沫劑,以減少鋼管拆除時所受的摩擦力,同時提高臨時支護結構的止水效果。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地下工程明挖施工結構臨時支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現場放線驗線后,對所要施工的區域進行場地平整;
S20:沿基坑外邊沿線開挖導向槽;
S30:在導向槽用套管法施工鋼管臨時支護,鋼管沿導向槽間隔設置,在每個鋼管內回填砂、土或沙土混合物形成鋼管樁;
S40:鋼管樁外側連續施作止水旋噴樁,相鄰兩個止水旋噴樁交叉并列形成止水帷幕;
S50:在鋼管樁頂部施作頂層冠梁,安裝水平支撐,之后繼續開挖土方,在鋼管樁排列方向順序施作第二層至最后一層鋼圍檁和水平支撐,直至開挖土方至基坑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25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