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67784.4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57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蔡立新;高林華;田志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龍(張家港)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1/12 | 分類號: | F28F1/12;F28F19/00;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姚娟 |
| 地址: | 215625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器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鈦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換熱器用鈦管。
背景技術
換熱器的性能好壞主要看其熱交換率是否滿足要求,而熱交換率主要依靠進行熱交換的換熱管道來進行,通常采用鈦管來制作換熱管道,但現有的鈦管鈦含量太高,造價高,而且一旦損壞更換也需要昂貴的鈦管進行替換,廠家的投資成本較大,且,現有的鈦管與流體接觸面積有限,導致換熱效果有限,因此,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大大提高了耐腐蝕性能,降低了廠家的資金投入,且與流體接觸面積增加,熱交換率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值得推廣。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內鈦層和外鈦層,所述內鈦層與外鈦層之間設有鋼管層,所述內鈦層內側設有陶瓷層,所述外鈦層的外側設有鉬鈦合金層,該鈦管的管體上設有若干個凸起,所述凸起的上表面為平面,所述凸起的下表面為圓弧面。
前述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鉬鈦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凸起熔接在管體外壁上。
前述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鈦層、外鈦層的厚度為0.2-1mm。
前述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層的厚度為0.3-1.5mm。
前述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層的厚度為0.5-2mm。
前述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鉬鈦合金層的厚度為0.5-3mm。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包括內鈦層和外鈦層,在內鈦層與外鈦層之間復合了鋼管層,增加了鈦管的整體強度,同時分別在內鈦層內側復合陶瓷層,外鈦層的外側復合鉬鈦合金層,有效增加該鈦管的耐腐蝕性能,大大降低了鈦管的損壞率,也就降低了更換頻率,減小鈦管的使用量,縮小了廠家的資金投入。此外,該鈦管的管體上設有若干個凸起,增加流體與管體的接觸面積,大大提高換熱效率,且凸起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為圓弧面,平面設計使得流體經過鈦管時遇阻減緩速度從而增加熱交換時間,提高熱交換率,下方的圓弧面則使得流體順暢流至下一個凸起進行熱交換。該換熱器用鈦管,大大提高了耐腐蝕性能,降低了廠家的資金投入,且與流體接觸面積增加,熱交換率大大提高,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換熱器用鈦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換熱器用鈦管的剖面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內鈦層;2:外鈦層;3:鋼管層;4:陶瓷層;5:鉬鈦合金層;6:管體;7: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換熱器用鈦管,包括內鈦層1和外鈦層2,所述內鈦層1與外鈦層2之間設有鋼管層3,所述內鈦層1內側設有陶瓷層4,所述外鈦層2的外側設有鉬鈦合金層5,優選的,所述內鈦層1、外鈦層2的厚度為0.2-1mm,所述鋼管層3的厚度為0.3-1.5mm,所述陶瓷層4的厚度為0.5-2mm,所述鉬鈦合金層5的厚度為0.5-3mm,既提高了鈦管的強度,又增加了耐腐蝕性,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資金成本。此外,該鈦管的管體6上設有若干個凸起7,提高流體與管體的接觸面積,增加熱交換率,所述凸起7的上表面為平面,增加流體與凸起的接觸時間,同樣為提高熱交換率加分,所述凸起7的下表面為圓弧面,使得流體順暢流至下一凸起,進一步的,所述凸起7由鉬鈦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凸起7熔接在管體6外壁上,保證了良好的熱交換效果。
綜上,該種換熱器用鈦管,包括內鈦層和外鈦層,在內鈦層與外鈦層之間復合了鋼管層,增加了鈦管的整體強度,同時分別在內鈦層內側復合陶瓷層,外鈦層的外側復合鉬鈦合金層,有效增加該鈦管的耐腐蝕性能,大大降低了鈦管的損壞率,也就降低了更換頻率,減小鈦管的使用量,縮小了廠家的資金投入。此外,該鈦管的管體上設有若干個凸起,增加流體與管體的接觸面積,大大提高換熱效率,且凸起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為圓弧面,平面設計使得流體經過鈦管時遇阻減緩速度從而增加熱交換時間,提高熱交換率,下方的圓弧面則使得流體順暢流至下一個凸起進行熱交換,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龍(張家港)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海龍(張家港)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77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