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低壓鑄造的邊模鎖緊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67255.4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20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宗緒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8/04 | 分類號: | B22D18/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低壓 鑄造 邊模鎖緊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低壓鑄造技術鄰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低壓鑄造的邊模鎖緊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低壓輪轂生產設備:低壓機,與世面日新月異的先進的輪轂生產技術(如鍛壓、擠壓、旋壓等)相比存在許多問題:低壓生產輪轂主要體現在合模精度差,合模不精密,尤其在四片式邊模生產技術中,四個邊模在四個油缸的作用下作開合模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合模力大小不一樣,合模行程不一樣,合模行程距離不一樣等,造成撞擊底模偏位、松動等問題,在加壓過程中易發生合模偷跑而產生漏湯、毛邊大、鑄造型腔變化大、各尺寸變厚使產品得料率進一步降低等,極大地浪費了成本,由于以上因素造成開模時各種偏差、松動而拔模,拔模直接形成產品外觀不良;目前世面上輪轂生產又以低壓生產技術為主,因為除低壓、重力鑄造技術以外,其他高端的生產技術,投入成本太大,僅僅一臺鍛造設備就要2千萬以上;旋壓技術只是對輪轂胎環強化了,但其設備投入也很大:旋壓機、旋壓前加預熱爐,有的還要對旋壓部分上車床初加工。因此,提高低壓鑄造設備的合模精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低壓鑄造的邊模鎖緊機構。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低壓鑄造的邊模鎖緊機構,包括上模板、四組邊模及邊模鎖緊機構,所述邊模鎖緊機構包括邊模定位套板和四組油壓缸,所述四組油壓缸分別均勻固定在上模板的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其軸桿皆可豎直向下活動穿過上模板,所述邊模定位套板呈環狀結構,其環狀結構的內側面為自上而下直徑由小到大的錐面結構,且該內側面上均勻分布有四組T形凹槽,順次圍成所述四組邊模的外側面可恰好形成與邊模定位套板的內側面相匹配的錐面結構,每組所述邊模的外側面上皆設有與T形凹槽相匹配的T形凸臺,所述邊模定位套板固定于四組油壓缸的軸桿上,位于四組邊模的正上方,且其上的四組T形凹槽恰好分別正對著四組邊模上T形凸臺的位置,合模時,所述四組油壓缸同步作業,在四組油壓缸軸桿的共同作用下,邊模定位套板向下運動,逐漸將每組邊模上的T形凸臺完全套設在其T形凹槽的內部,實現邊模鎖緊。
所述邊模定位套板的內側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在現有低壓鑄造設備基礎上,增設由四組同步油壓缸和邊模定位套板構成的邊模鎖緊機構,利用邊模定位套板的錐面與T形凹槽的結構特點,上升開模,下降合模,合模到位后繼續下降鎖緊邊模,從而使得低壓鑄造設備具有有效的合模精度與性能,邊模合模近真圓,使得在輪轂生產過程中能夠以高效的合模力、高壓的形式達到合模結果,提高型腔的穩定性及鑄造性能的穩定性,有效避免因合模不精密而引起的一切浪費性生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合模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合模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邊模定位套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A面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油壓缸;2、上模板;3、邊模定位套板;4、T形凸臺;5、邊模;6、邊模定位套板的內側面;7、T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至圖4,一種用于低壓鑄造的邊模鎖緊機構,包括上模板2、四組邊模5及邊模鎖緊機構,所述邊模鎖緊機構包括邊模定位套板3和四組油壓缸1,所述四組油壓缸1分別均勻固定在上模板2的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其軸桿皆可豎直向下活動穿過上模板2,所述邊模定位套板3呈環狀結構,其環狀結構的內側面為自上而下直徑由小到大的錐面結構,且該內側面上均勻分布有四組T形凹槽7,順次圍成所述四組邊模5的外側面可恰好形成與邊模定位套板的內側面6相匹配的錐面結構,每組所述邊模5的外側面上皆設有與T形凹槽7相匹配的T形凸臺4,所述邊模定位套板3固定于四組油壓缸1的軸桿上,位于四組邊模5的正上方,且其上的四組T形凹槽7恰好分別正對著四組邊模5上T形凸臺4的位置,合模時,所述四組油壓缸1同步作業,在四組油壓缸1軸桿的共同作用下,邊模定位套板3向下運動,逐漸將每組邊模5上的T形凸臺4完全套設在其T形凹槽7的內部,實現邊模5鎖緊。
所述邊模定位套板3的內側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72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