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外蓋板支撐系統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66515.6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91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東;李毅;林巍;鄧科;程潛;劉凌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73 | 分類號: | E02D29/073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蕓;劉童笛 |
| 地址: | 1000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蓋板 頂推 小梁 支撐系統 封閉環狀 單點支撐 兩點支撐 懸臂結構 懸臂支撐 移動過程 支座移動 周向連接 簡支梁 接合腔 懸空端 止水帶 水壓 單點 晃動 減小 外壁 壓彎 支撐 止水 排水 外部 移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蓋板支撐系統,封閉環狀頂推小梁與封閉環狀外蓋板之間的空隙中設有若干個支座,所有支座沿頂推小梁的周向連接于頂推小梁外壁,在頂推小梁頂推第一止水帶止水后所有支座位于外蓋板懸空端下部。運用本發明的外蓋板支撐系統,在空隙中設置的支座隨頂推小梁移動,支座能夠減小頂推小梁移動過程中的晃動強度,同時支座移動后能夠用于支撐外蓋板,將單點支撐的懸臂結構的外蓋板轉變為兩點支撐的簡支梁結構,保護外蓋板在接合腔排水后不被外部水壓對單點懸臂支撐的壓彎導致外蓋板結構的破壞,該外蓋板支撐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支撐效果良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沉管隧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外蓋板支撐系統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沉管法隧道施工,就是把在半潛駁或者干塢內預制好的隧道沉箱分別浮運到預定位置沉放對接,為使最后一節管段的沉放順利必須留有長于該管段的距離空間,該余下距離空間所沉放對接的管段即視為最終接頭,即隧道連接的兩端均沉管施工,并在海中對接合龍,最后的合龍管段即為最終接頭。該沉管隧道最終接頭是沉管隧道建設的關鍵,特別是外海超長沉管隧道建設,施工現場作業條件困難,面臨著復雜的波浪和海流等海洋環境條件和氣象條件。
如圖1所示,最終接頭1的長度小于與其對接的兩節沉管2的間距,在最終接頭1安裝到位后,最終接頭1兩端分別設置的封閉環狀頂推小梁11頂推并帶動封閉環狀的第一止水帶3緊密貼合于沉管2端面,使最終接頭1與沉管2對接,頂推小梁11設置在最終接頭端部的凹槽12內,凹槽12外圈設有封閉環狀的外蓋板4,外蓋板4一端剛性連接在最終接頭1上,形成懸臂結構,外蓋板4的另一端設有封閉環狀的第二止水帶41,第二止水帶41連接頂推小梁11,第二止水帶41用于保證滑動設置的頂推小梁11與最終接頭1之間的防水,在最終接頭1與沉管2對接后,將端封門5之間接合腔6中水排出,形成干的施工環境進行后續施工,此時管節外水壓大于管節內空氣壓力,水壓作用在外蓋板4上,由于外蓋板4只有一端剛性連接,另一端懸空,易造成外蓋板4壓彎,第二止水帶41及外蓋板4端部貼合在頂推小梁11上,甚至導致外蓋板4結構破壞漏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最終接頭與沉管對接后,將端封門之間接合腔中水排出,形成干的施工環境進行后續施工,此時管節外水壓大于管節內空氣壓力,水壓作用在外蓋板上,由于外蓋板只有一端剛性連接,另一端懸空,易造成外蓋板壓彎,第二止水帶及外蓋板端部貼合在頂推小梁上,甚至導致外蓋板結構破壞漏水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外蓋板支撐系統及使用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外蓋板支撐系統,封閉環狀頂推小梁與封閉環狀外蓋板之間的空隙中設有若干個支座,所有所述支座沿所述頂推小梁的周向連接于所述頂推小梁外壁,在所述頂推小梁頂推第一止水帶止水后所有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外蓋板懸空端下部。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外蓋板支撐系統,在所述空隙中設置的所述支座隨所述頂推小梁移動,所述支座能夠減小所述頂推小梁移動過程中的晃動強度,同時所述支座移動后能夠用于支撐所述外蓋板,將單點支撐的懸臂結構的所述外蓋板轉變為兩點支撐的簡支梁結構,保護所述外蓋板在接合腔排水后不被外部水壓對單點懸臂支撐的壓彎導致所述外蓋板結構的破壞,該外蓋板支撐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支撐效果良好。
優選地,每個所述支座與對應的所述頂推小梁外壁或者所述外蓋板內壁的間距為0-1cm。
采用這種結構設置,保證所述支座相對所述外蓋板滑動過程中不接觸,減小所述頂推小梁移動過程中的摩擦力,同時所述外蓋板懸臂端即使在水壓作用下下壓0-1cm,也不會造成所述外蓋板結構的破壞而漏水。
優選地,所有所述支座均勻設置,平衡外部水壓力。
優選地,所述外蓋板懸空端和所述頂推小梁之間連接的第二止水帶為可延展的柔性止水帶。
優選地,所述第二止水帶為M止水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65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壓路機的碾輪
- 下一篇:一種水流管道的中段增壓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