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64607.0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48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汪根生;任小體;游錦山;王勇;武鵬程;張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億福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 | 分類號: | G05B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風力 發電 裝置 管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kW,其中,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53億kW(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計算),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億kW,共計10億kW。而2003年底全國電力裝機約5.67億kW。風是沒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非常適合,大有可為。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推動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對于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利用若干個風力傳感器、若干個信號轉換模塊和若干個電動開關配合,在通過控制模塊接收信號轉換模塊上的數據和對電動開關的控制,每次只打開風力最大的一個風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電動開關,從而方便控制給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發送工作指令,系統優化程度高,報錯率低。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包括若干個風力傳感器、中轉控制箱、控制器和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所述的中轉控制箱內部設有信號轉換模塊、控制模塊和電動開關,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為若干個、與若干個風力傳感器一一對應,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信號接收端與風力傳感器連接、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控制模塊和控制器連接,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器連接線上均設有電動開關,所述的電動開關與控制模塊連接、被其控制開啟和關閉,所述的控制器和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給其輸送方向調整指令。
進一步,所述的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和齒輪箱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若干個風力傳感器環形分布。
進一步,所述的風力傳感器、信號轉換模塊和電動開關數量一致。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利用若干個風力傳感器、若干個信號轉換模塊和若干個電動開關配合,在通過控制模塊接收信號轉換模塊上的數據和對電動開關的控制,每次只打開風力最大的一個風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電動開關,從而方便控制給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發送工作指令,系統優化程度高,報錯率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不僅限于這些實例,在為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所為任何改進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智能風力發電裝置管理系統,包括若干個風力傳感器1、中轉控制箱2、控制器3和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4,所述的中轉控制箱2內部設有信號轉換模塊21、控制模塊22和電動開關23,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為若干個、與若干個風力傳感器一一對應,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信號接收端與風力傳感器1連接、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控制模塊22和控制器3連接,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信號21輸出端與控制器3連接線上均設有電動開關23,所述的電動開關23與控制模塊22連接、被其控制開啟和關閉,所述的控制器和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給其輸送方向調整指令;所述的風力發電裝置方向調整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和齒輪箱結構;所述的若干個風力傳感器環形分布;所述的風力傳感器、信號轉換模塊和電動開關數量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億福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億福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46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