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64597.0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12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麻建鎖;李雪娜;蔡煥琴;李明宇;王麗楠;李瑞豐;郭騰;程嵐;張敏;齊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建工集團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吳秀忠 |
| 主分類號: | B28B1/087 | 分類號: | B28B1/087;B28B7/38;B28B11/24;B28B13/02;B28B15/00;B28B23/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海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付朝文 |
| 地址: | 550000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異形 預制 夾心 保溫 輕質墻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包括板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包括受力結構層(1)、板體保溫層(2)和保溫保護層(3),
所述受力結構層包括凸出保溫保護層(3)的內側、與保溫保護層(3)一體先澆的T型密柱部(11),所述T型密柱部沿板體的寬度方向平行間隔設有一組,所述T型密柱部(11)包括豎部(111)和橫部(112),豎部(111)的底端與保溫保護層(3)連接,所述受力結構層還包括后澆混凝土塊部(12),
所述保溫保護層(3)的內側與T型密柱部(11)之間形成凹槽,該凹槽包括保溫保護層(3)與豎部(111)之間形成的保溫層填槽(5),所述板體保溫層(2)的尺寸與保溫層填槽(5)的尺寸相適應,板體保溫層(2)填塞入保溫層填槽(5)內,板體保溫層(2)的兩端卡在T型密柱部(11)與保溫保護層(3)形成的折角處,
所述凹槽還包括橫部(112)之間的后澆混凝土塊填槽(6),后澆混凝土塊部(12)以板體保溫層(2)為模板澆筑于板體保溫層(2)的上側、后澆混凝土塊填槽(6)內,所述后澆混凝土塊部(12)的厚度與后澆混凝土塊填槽(6)的厚度相等,后澆混凝土塊部(12)的外側表面與橫部(112)的外側表面平齊,
所述T型密柱部包括密柱受力鋼筋和密柱混凝土,所述橫部(112)內設有橫向貫穿板體、連接橫部(112)與后澆混凝土塊部(12)的水平連接鋼筋(4),所述水平連接鋼筋(4)的兩端伸出板體的兩側形成胡子筋,所述密柱受力鋼筋均位于橫部內,所述水平連接鋼筋與密柱受力鋼筋固定連接,
所述板體內設有兩道位于板體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水平暗梁,所述水平暗梁沿板體的寬度方向設置,水平暗梁的長度不大于板體的寬度,所述水平暗梁包括暗梁鋼筋籠(7)和暗梁混凝土,所述暗梁鋼筋籠(7)橫向貫穿于橫部(112)內,所述暗梁混凝土與密柱混凝土一次澆筑而成,
所述后澆混凝土塊部由輕集料混凝土制成,
所述保溫保護層為鋼筋混凝土層,內設有橫縱向雙層鋼筋或鋪設有鋼筋網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根據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的板體設計尺寸,制作與保溫層填槽(5)尺寸相同的模具,該模具上開有與水平連接鋼筋(4)相適應的鋼筋穿孔;
步驟二、按照保溫層填槽(5)的尺寸切割板體保溫層(2)的保溫板材;
步驟三、對模臺進行清理,并在模臺內側涂刷脫模劑;
步驟四、綁扎保溫保護層內的鋼筋或安放鋼筋網片;
步驟五、根據板體保溫層的標高位置,鋪設保溫板材形成墻板保溫層;
步驟六、綁扎密柱受力鋼筋和暗梁鋼筋籠,并將密柱受力鋼筋、暗梁鋼筋籠與步驟四中的鋼筋連接為一體;
步驟七,將步驟一中制作好的模具放置在模臺內形成保溫層填槽(5)的位置處,隨后將水平連接鋼筋(4)穿插到鋼筋穿孔內,隨后將一根與墻體高度相同方向的豎向鋼筋放置在水水平連接鋼筋(4)與鋼筋穿孔的交界處,然后將該豎向鋼筋與水平連接鋼筋(4)綁扎固定,最后將水平連接鋼筋(4)與密柱受力鋼筋綁扎連接固定在一起;
步驟八、向模臺中澆筑密柱混凝土,振動成型以達到密實度要求,形成板體的受力結構層(1);
步驟九、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前,相隔時間不超過40分鐘,撤掉步驟六中的模具形成凹槽;
步驟十、根據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的板體設計,向后澆混凝土塊填槽內放置橫縱向鋼筋,然后將露出后澆混凝土塊填槽的水平連接鋼筋(4)與該部分橫縱向鋼筋進行焊接或者綁扎固定;
步驟十一、向步驟十中的后澆混凝土塊填槽(6)中澆筑混凝土,振動成型以達到密實度要求;
步驟十二、板體養護24小時后脫模臺,然后進行自然風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異形柱式預制夾心保溫輕質墻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成對使用的第一模具(8)和第二模具(9),
所述第一模具(8)為槽型,包括第一槽底板(81)和兩個第一槽幫板(82),所述第一槽底板(81)的一側開有沿第一槽底板(81)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條形盲孔(83),所述第一槽幫板(82)上開有與模臺固定連接使用的第一固定孔(84),
所述第二模具(9)為槽型,包括第二槽底板(91)和兩個第二槽幫板(92),所述第二槽底板(91)的一側開有沿第二槽底板(91)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二條形盲孔(93),所述第二槽幫板(92)上開有與模臺固定連接使用的第二固定孔(94),
所述第二模具(9)卡在第一模具(8)之內,第二槽底板(91)貼合第一槽底板(81)的上側,第二槽幫板(92)貼合第一槽幫板(82)的內側,第一條形盲孔(83)與第二條形盲孔(93)的開孔方向相反,第一條形盲孔(83)與第二條形盲孔(93)的尺寸相適應并對齊,前后盲孔之間分別形成供水平連接鋼筋穿過的鋼筋穿孔(10),所示第一固定孔(84)與第二固定孔(94)對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建工集團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吳秀忠,未經貴州建工集團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吳秀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459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