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濕冷機組汽輪機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63995.0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665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胡東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K9/00 | 分類號: | F01K9/00;F01K1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軒 |
| 地址: | 710021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汽壓力 設定條件 濕冷 循環水泵運行方式 最優運行方式 汽輪機排汽 機組 循環水冷卻 汽輪機 優化運行 循環水 增加量 汽輪機功率 計算機組 循環水泵 優化 記錄 | ||
本發明屬于濕冷機組優化運行領域,公開了一種濕冷機組汽輪機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包括:確定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以及循環水溫度,將其作為設定條件;選擇不同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記錄每種循環水泵運行方式對應的汽輪機排汽壓力,并計算機組對應的汽輪機功率增加量與循環水泵耗功增加量的差值;確定差值的最大值,選擇最大值對應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為設定條件下的最優運行方式,并選擇最優運行方式對應的排汽壓力為設定條件下的最佳排汽壓力;改變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以及循環水溫度,得到不同設定條件下的最優運行方式以及最佳排汽壓力;能夠更準確的指導濕冷機組的經濟、優化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濕冷機組優化運行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濕冷機組汽輪機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濕冷機組是一種利用循環水對汽輪機排汽進行冷卻的機組類型,排汽壓力的選擇對其經濟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常規的濕冷機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以機組負荷和循環水溫度作為基準,其具體實施方法為:1、在某一負荷和循環水溫度下,選擇不同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進行經濟性比對試驗,記錄所對應的汽輪機排汽壓力及其他參數,根據試驗數據分別計算出相同負荷和循環水溫度下,不同循環水泵運行方式時機組所對應的汽輪機功率增加量ΔWt與循環水泵耗功增加量ΔWp的差值ΔW。2、選擇ΔW最大時所對應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為該負荷和循環水溫度時的最優運行方式,選擇ΔW最大時所對應的排汽壓力為該負荷和循環水溫度下最佳汽輪機排汽壓力。3、改變負荷和循環水溫度,重復1、2步驟,得到不同負荷和循環水溫度下的最優運行方式和最佳運行背壓。4、將得到的負荷、循環水溫度和最運行背壓關系匯總成表,為運行人員對循環水泵運行方式和機組排汽壓力的選擇提供依據。
常規濕冷機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其采用機組負荷作為基準,該方法默認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Qcon與機組負荷是一一對應的,事實上,在相同的負荷條件下,若濕冷機組主蒸汽壓力增加時,為保證機組穩定運行,高調門會適當關閉而產生節流損失,使得汽輪機排汽焓ht,in增大,進而導致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Qcon增大,即相同機組負荷條件下,主蒸汽壓力的變化會使得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Qcon與機組負荷的關系發生變化,而常規的濕冷機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冷機組汽輪機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能夠更準確的指導濕冷機組的經濟、優化運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濕冷機組汽輪機的排汽壓力優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確定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以及循環水在凝汽器入口的溫度,將所述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以及循環水在凝汽器入口的溫度作為設定條件;
步驟2,在所述設定條件下,選擇不同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記錄每種循環水泵運行方式下對應的汽輪機排汽壓力、循環水在凝汽器入口的壓力、循環水在凝汽器入口的溫度、循環水在凝汽器出口的壓力、循環水在凝汽器出口的溫度以及循環水流量,并計算每種循環水泵運行方式下濕冷機組對應的汽輪機功率增加量與循環水泵耗功增加量的差值;
步驟3,確定濕冷機組對應的汽輪機功率增加量減去循環水泵耗功增加量的差值的最大值,選擇所述最大值對應的循環水泵運行方式為所述設定條件下的最優運行方式,并選擇所述最優運行方式對應的汽輪機排汽壓力為所述設定條件下的最佳排汽壓力;
步驟4,改變汽輪機排汽被循環水冷卻帶走的熱量以及循環水在凝汽器入口的溫度,重復執行步驟2和步驟3,得到不同設定條件下的最優運行方式以及汽輪機最佳排汽壓力。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特點和進一步的改進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經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39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