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力發電葉片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63307.0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9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章迎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44 | 分類號: | B29C70/44;B29L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力 發電 葉片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風力發電葉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藏量巨大,全球風能資源總量約為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藏量巨大,全球風能資源總量約為2.74×109 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 兆瓦。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風能市場也迅速發展起來。2009 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31%,共增加37500兆瓦新裝機容量,全球總裝機容量達到157900 兆瓦的新高峰。截至2009 年底,全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5800 兆瓦。據《全球風能展望2010》預測,中國國內的風電裝機容量在2020 年將達到現在的十倍。毫無疑問,未來中國風電發展的前景看好。國家發改委現已明確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因此我國風電設備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蓬勃發展。
作為風電葉片的材料,隨著其葉片的大型化,其葉片的強度逐漸不能適應現有風力發電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風力發電葉片的制備方法,本申請制成的葉片重量輕,強度高,抗疲勞性強度高,在使用和制備的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風力發電葉片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通過設計軟件建立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模型,并通過建立的模型完成模具設計;
S2、根據模具的輪廓結構制作支撐鋼架和風葉輪廓板,將風葉輪廓板固定連接在支撐鋼架上;
S3、在模具的模腔中鋪放好設計好的增強材料預成型體,并在模具底部鋪設絕熱層,在絕熱層表面鋪設加熱層;
S4、采用注射設備將低粘度注射樹脂注入閉合膜腔,通過模具周圍的排氣系統調節樹脂在模腔中的流動方向;
S5、通過加熱層使得樹脂在浸潤模腔中的纖維后,進行加熱固化。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在加熱層上還設有導熱材料和加熱管線,加熱管線鋪設在導熱材料中。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步驟S4中所述樹脂為熱固性樹脂復合材料。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排氣系統為設于模具頂部和設于模具尾部的排氣閥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制成的葉片重量輕,強度高,抗疲勞性強度高,在使用和制備的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發明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一種風力發電葉片的制備方法,請參閱附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S1、通過設計軟件建立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模型,并通過建立的模型完成模具設計;
S2、根據模具的輪廓結構制作支撐鋼架和風葉輪廓板,將風葉輪廓板固定連接在支撐鋼架上;
S3、在模具的模腔中鋪放好設計好的增強材料預成型體,并在模具底部鋪設絕熱層,在絕熱層表面鋪設加熱層;
S4、采用注射設備將低粘度注射樹脂注入閉合膜腔,通過模具周圍的排氣系統調節樹脂在模腔中的流動方向;
S5、通過加熱層使得樹脂在浸潤模腔中的纖維后,進行加熱固化。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在加熱層上還設有導熱材料和加熱管線,加熱管線鋪設在導熱材料中。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步驟S4中所述樹脂為熱固性樹脂復合材料。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排氣系統為設于模具頂部和設于模具尾部的排氣閥門。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33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