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鉆針可旋轉珩磨夾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62024.4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71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揚渝;程金強;蔡東海;屠立群;張麗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33/10 | 分類號: | B24B33/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強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鉆針可 旋轉 夾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在安裝在珩磨機上的鉆針可旋轉珩磨夾具。
背景技術
擠壓珩磨技術是通過將半固態的流體磨料(由聚合物載體和磨料組成)擠壓通過工件待加工表面來達到一次加工中完成去毛刺、拋光、倒角和改變零件表面性能的作用。可以同時加工多個工件的多個表面,能夠高效、經濟地加工窄縫、交叉孔道、異形曲面等幾何形狀復雜的表面。使用擠壓珩磨加工取代手工拋光可大幅度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并可保證產品加工的一致性。同時擠壓珩磨的效率高、質量好、設備簡單、操作方便。
目前,珩磨夾具多是采用單一的夾持結構,整個珩磨過程鉆針總是處于一個固定位置,如果鉆針四周磨料通流界面不一致,磨料通過的速度就會不同,導致鉆針珩磨不均勻,導致最終的珩磨效果比較差,因此急需一種新型夾具結構改善這一珩磨缺陷。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已有珩磨夾具的鉆針處于一個固定位置、珩磨不均勻、珩磨效果較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鉆針可旋轉、珩磨較均勻、珩磨效果較好的鉆針可旋轉珩磨夾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鉆針可旋轉珩磨夾具,所述夾具包括工件旋轉夾緊組件和固定夾具組件,所述工件旋轉夾緊組件安裝在固定夾具組件內;所述工件旋轉夾緊組件包括左夾持板、右夾持板、第一軸承和大齒輪,所述左夾持板和右夾持板拼接固定,所述左夾持板和右夾持板的相對面開有半圓弧槽,兩個半圓弧槽配合形成供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裝配的軸承安裝槽,兩個所述第一軸承的內圈分別上下固定在鉆針上,所述鉆針的中部固定大齒輪,所述大齒輪與齒條嚙合,所述齒條可滑動地套裝在光杠上,所述光杠安裝在所述左夾持板內,所述齒條伸出所述左夾持板的伸出段與小齒輪嚙合,所述小齒輪安裝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
進一步,位于上方的第一軸承位于所述半圓弧槽的頂部,上軸承端蓋與第一軸承連接,位于下方的第一軸承位于所述半圓弧槽的底部,下軸承端蓋與第一軸承相接。
再進一步,所述工件旋轉夾緊組件還包括第二軸承,所述大齒輪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外伸套筒,所述外伸套筒與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相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安裝在所述半圓弧槽的中部,所述鉆針穿過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之間設置擋圈,所述擋圈的孔徑大于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內圈直徑。
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固定箍固定在左夾持板上,保護罩罩在所述驅動電機上。
再進一步,所述的固定夾具組件包括主流道板、上過渡板、側面流道板和流道上蓋板、下過渡板,所述主流道板為L型,所述側面流道板兩邊開有沉孔,所述側面流道板的中間有一個凸臺,所述主流道板端部和側面流道板端部相接,兩塊主流道板和兩塊側面流道板拼接在一起變成一個中間鏤空的方形容器;所述的主流道板通過螺栓固定在下過渡板上;所述工件旋轉夾緊組件安裝在主流道板的凹槽內,所述工件旋轉夾緊組件位于方形容器中間,上蓋板安裝在主流道板上,所述上蓋板抵在工件旋轉夾緊組件上,上過渡板放置在主流道板和上蓋板所形成的平面上。
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為:鉆針與第一軸承的過盈配合固定在一起,齒輪外伸套筒與第二軸承配合,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均固定在左、右夾持板上,一同放置在流道板和側面流道板組成的方形容器內,磨粒流在容器的中心上下運動,同時電機旋轉帶動小齒輪旋轉,通過齒條進而帶動大齒輪旋轉,從而使鉆針旋轉,從而改善鉆針的珩磨質量,提高鉆針的力學性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鉆針可旋轉、珩磨較均勻、珩磨效果較好。
附圖說明
圖1為夾具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夾具整體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3為工件旋轉夾緊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工件旋轉夾緊組件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為左夾持板結構示意圖。
圖6為右夾持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流道板,2、上過渡板,4、右夾持板,5、鉆針,6、軸承端蓋,7、左夾持板,8、保護罩,9、固定箍,10、電機,11、側面流道板,12、下過渡板,13、流道上蓋板,16、第一軸承,17、第二軸承,18、擋圈,19、大齒輪,24、齒條,25、小齒輪,71、左夾持板本體,72、光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6202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