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58787.1 | 申請日: | 2017-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913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袁學松;謝杰;鄢揚;李海龍;王彬;蒙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J23/24 | 分類號: | H01J23/24;H01J23/18;H01J23/06;H01J2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楊俊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陰極 緊湊型 振蕩器 | ||
1.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頻互作用系統(100)、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一端密封連接的冷陰極電子槍(200)、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另一端密封連接的收集級(300)和設置于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上并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密封連接的信號輸出模塊(400);
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包括管體狀外殼(110)和設置于所述管體狀外殼(110)內壁上的周期慢波結構(120);
所述冷陰極電子槍(200)包括一冷陰極發射體(210),并且所述冷陰極發射體(210)位于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和所述冷陰極電子槍(200)形成的腔體內;
所述冷陰極電子槍(200)中產生的電子注與高頻互作用系統(100)的相互作用下,在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內部產生電磁波,該電磁波作用于冷陰極發射體(210)表面,使得冷陰極發射體(210)在高頻互作用系統(100)與冷陰極電子槍(200)之間靜電場與高頻電磁場的作用下產生調制電子注,該調制電子注進入周期慢波結構(120)完成束波互作用,實現電子注與高頻場的能量交換,產生電磁輻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陰極電子槍(200)包括電子槍底座(220)、電子槍殼體(230)、陰極支桿(240)和所述冷陰極發射體(210);
所述電子槍殼體(230)垂直設置于所述電子槍底座(220)上,使所述電子槍殼體(230)和所述電子槍底座(220)形成一凹槽(250);
所述陰極支桿(240)設置于所述凹槽(250)內,并且所述陰極支桿(240)的一端與所述電子槍底座(220)相連接,所述陰極支桿(240)的另一端上設置所述冷陰極發射體(2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槍殼體(230)的一端與所述電子槍底座(220)密封連接,所述電子槍殼體(230)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中管體狀外殼(110)密封連接,從而使所述冷陰極電子槍(200)中的所述冷陰極發射體(210)集成于高頻互作用系統(100)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槍殼體(230)通過陶瓷以焊接的方式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中的管體狀外殼(110)密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槍底座(220)是由金屬制成的底座,所述陰極支桿(240)是由金屬或摻雜硅制成的支桿。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槍底座(220)為金屬底座;所述陰極支桿(240)為金屬或摻雜硅制成的支桿;所述冷陰極發射體(210)為碳納米管、石墨烯、Spindt冷陰極或金屬針尖。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慢波結構為耦合腔慢波結構、盤荷波導慢波結構、螺旋線慢波結構或交錯雙柵慢波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輸出模塊(400)包括信號輸出組件(410)和輸出窗片(420);
所述信號輸出組件(410)與所述高頻互作用系統(100)中管體狀外殼(110)的內部連通,并且所述信號輸出組件(410)的一端與所述管體狀外殼(110)密封連接;
所述輸出窗片(420)與所述信號輸出組件(410)的另一端密封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一種基于冷陰極的緊湊型振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窗片(420)通過焊接與所述信號輸出組件(410)密封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5878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