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物聯網接入點的數據備份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55237.4 | 申請日: | 2017-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27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杜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29/08;H04W24/04;H04W36/00;H04W36/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網 接入 數據 備份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物聯網接入點的數據備份方法及物聯網接入點,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檢測自身出現故障的概率,如所述概率大于設定閾值,則確定出現故障跡象;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將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發送至第一分布式系統的主節點進行存儲的數據備份;所述分布式系統包括:主節點以及多個從節點。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用戶體驗度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接入點的數據備份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現有物聯網接入點在故障時,無法支持緩存中存儲的數據備份,影響物聯網局域網的運行,所有用戶體驗度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物聯網接入點的數據備份方法。可以對物聯網終端數據進行實時備份,提高用戶體驗。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物聯網接入點的數據備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檢測自身出現故障的概率,如所述概率大于設定閾值,則確定出現故障跡象;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將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發送至第一分布式系統的主節點進行存儲的數據備份;所述分布式系統包括:主節點以及多個從節點。
可選的,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接收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統的主節點發送的第一數據備份響應,如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在設定時間接收到所述第一數據備份響應,確定數據備份成功。
可選的,如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在設定時間未接收到所述數據備份響應,則向第二分布式系統的主節點發送存儲的第二數據備份請求;
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接收所述分布式系統的主節點反饋的第二數據備份請求的響應,確定數據備份成功。
可選的,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將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發送至第二備份物聯網接入點或第三備份物聯網接入點進行數據備份具體,包括:
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接收所述第二備份物聯網接入點發送的所述第二備份物聯網接入點的第二緩存余量以及第二網絡傳輸速率,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接收所述第三備份物聯網發送的所述第三備份物聯網接入點的第三緩存余量和第三網絡傳輸速率;
在所述第二緩存余量大于所述第三緩存余量且所述第二網絡傳輸速率高于設定網速閾值時,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將超過50%的所述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發送至第二備份物聯網接入點,將所述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的剩余數據發送至第三備份物聯網接入點,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送第一切換消息,所述第一切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物聯網終端切換至所述第二備份物聯網接入點;
在所述第二緩存余量大于所述第三緩存余量且第二網絡傳輸速度低于所述網速閾值時,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將所述緩存中存儲的數據發送至所述第三備份物聯網接入點備份,所述第一物聯網接入點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送第二切換消息,所述第二切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物聯網終端切換至所述第三備份物聯網接入點;所述第三故障概率低于所述設定閾值。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盛路物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552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