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舌咽神經痛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51590.5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10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盧正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盧正兵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25/02;A61K35/65;A61K35/413;A61K35/24;A61K33/34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32255 | 代理人: | 劉伯平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云***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舌咽神經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舌咽神經痛的中藥。
背景技術
舌咽神經痛是一種出現于舌咽神經分部區域的陣發性劇痛。發生在一側舌根、咽喉、扁桃體、耳根部及下頜后部,有時以耳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發作時疼痛通常驟然發作、突然停止,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多為數秒或數十秒,一般不超過兩分鐘。亦可呈刀割、針刺、撕裂、燒灼、電擊樣劇烈疼痛。常于吞咽、說話、咳嗽或打哈欠時誘發疼痛。吞咽動作常會誘發疼痛發作,雖然發作間歇期無任何異常,但懼怕誘發疼痛而不敢進食,患者常有消瘦、脫水、喉部痙攣感、心律不齊及低血壓性暈厥等癥狀。
卡馬西平口服。藥物治療在發病初期常能取得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但是隨著疼痛的加劇,藥物常在數月或數年后逐漸失去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治療舌咽神經痛的中藥,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舌咽神經痛的中藥,是由中草藥鉤藤、豬膽、紅花菜、無患子、馬錢子、絲瓜花、昏雞頭、孔雀草、夜明砂、銀柴胡、竹瀝、黃藤、蟾皮、白頭翁、貫葉連翹、蕤仁、綠豆粉、膽礬、胡黃連、藿香組成。
單劑藥量為鉤藤15 g、豬膽10 g、紅花菜10 g、無患子12 g、馬錢子12 g、絲瓜花8 g、昏雞頭12 g、孔雀草8 g、夜明砂10 g、銀柴胡12 g、竹瀝10 g、黃藤15 g、蟾皮5 g、白頭翁8 g、貫葉連翹10 g、蕤仁15 g、綠豆粉15 g、膽礬10 g、胡黃連10 g、藿香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 天為一療程。
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鉤藤:清熱平肝、熄風定驚,主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豬膽:清熱、潤燥、解毒,主治熱病里熱燥渴、便秘、黃疸、百日咳、哮喘、泄瀉、痢疾、目赤、喉痹、聤耳、癰腫疔瘡;紅花菜:清熱解毒,主治風痰咳嗽、喉痛、火眼、疔瘡、帶狀皰疹、外傷出血;無患子:清熱、祛痰、消積、殺蟲,主治喉痹腫痛、咳喘、食滯、白帶、疳積、瘡痹、腫毒;馬錢子:散血熱、消腫、止痛,主治咽喉痹痛、癰疽腫毒、風痹疼痛、骨折;絲瓜花:清熱解毒,主治肺熱咳嗽、咽痛、鼻竇炎、疔瘡、痔瘡;昏雞頭:清熱解毒、涼血息風、散痰止血、驅鉤、蛔、絳、蟯諸蟲,主治感冒、熱病斑疹、痧穢中毒、瘧、痢、肝炎、肝陽眩暈頭痛、吐血便血、血崩、帶下、乳癰、瘰疬、跌打損傷;孔雀草:清熱利濕、止咳,主治咳嗽、痢疾;夜明砂:清熱明日、散血消積,主治青盲雀目、內外障翳、瘰疬、疳積、瘧疾;銀柴胡:清熱涼血,主治虛勞骨蒸、陰虛久瘧、小兒疳熱羸瘦;竹瀝:清熱滑痰、鎮驚利竅,主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黃藤:清熱、解毒、利尿、通便,主治飲食中毒、熱郁便秘、痢疾、傳染性肝炎、瘡癰、赤眼、咽喉腫痛;蟾皮:清熱解毒、利水消脹,主治癰疽、腫毒、瘰疬、腫瘤、疳積腹脹、慢性氣管炎;白頭翁:清熱涼血、解毒,主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貫葉連翹: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利濕,主治咯血、吐血、腸風下血、外傷出血、風濕骨痛、口鼻生瘡、腫毒、湯火傷;蕤仁:祛風、散熱、養肝、明目,主治目赤腫痛、昏暗羞明、眥爛多淚、鼻衄;綠豆粉:清熱解毒,主治癰疽瘡腫初起、燙傷、跌撲傷、并解熱藥及酒食諸毒;膽礬:催吐、祛腐、解毒,主治風痰壅塞、喉痹、癲癇、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胡黃連:清熱、涼血、燥濕,主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藿香:快氣、和中、辟穢、祛濕,主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中草藥配比:鉤藤15 g、豬膽10 g、紅花菜10 g、無患子12 g、馬錢子12 g、絲瓜花8 g、昏雞頭12 g、孔雀草8 g、夜明砂10 g、銀柴胡12 g、竹瀝10 g、黃藤15 g、蟾皮5 g、白頭翁8 g、貫葉連翹10 g、蕤仁15 g、綠豆粉15 g、膽礬10 g、胡黃連10 g、藿香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 天為一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盧正兵,未經盧正兵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5159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持式動力工具
- 下一篇:一種治療皮膚黏液瘤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