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51303.0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11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郭迪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迪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53 | 分類號: | A61K36/53;A61K36/54;A61P17/0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王金寶 |
| 地址: | 7250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紅色 粟粒疹 藥液 及其 制備 方法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紅色粟粒疹(痱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其病情奇癢難耐,尤其嬰幼兒童語言表達不全甚至不會表達,嚴重的影響嬰幼兒童自身及家人正常的生產生活。目前在治療紅色粟粒疹(痱子)方面臨床上應用的以痱子粉等為主體,其存在止癢慢,患面痱粒消失療程長。也就是說其藥抗病毒效果微弱,標難清,本難治。長時以來,加重了患者及家庭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發明制成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可消毒止癢,消除痱子顆粒,防止感染,見效快,治愈后無疤痕。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所述藥液由以下原料制備,所述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馬齒筧全株50.4-75.6份,寄生草全株28-42份,痱子草全株21.6-32.4份,明礬0.16-0.24份,蒸餾水8-15份。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其中,所述藥液由以下原料制備,所述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馬齒筧63份,寄生草35份,痱子草27份,明礬0.2份,蒸餾水10份。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其中,所述蒸餾水為巖崖泉蒸餾水。巖崖泉蒸餾水具體是從巖崖縫隙引取的泉水經過加熱蒸餾得到的蒸餾水。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按配比稱取馬齒筧、寄生草和痱子草,再分別洗凈、晾干表皮水分,然后分別粉碎或研磨,分別加入蒸餾水,均加熱至沸騰,保持30-60分鐘,再加入明礬勻速攪動至自然冷卻,過濾,去渣留汁,在2℃以下儲藏備用,形成馬齒筧液、寄生草液和痱子草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馬齒筧液、寄生草液和痱子草液進行混合,即可形成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
馬齒筧最好采摘于4-11月份,寄生草最好采摘于7-11月,痱子草最好采摘于6-11月。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過濾采用真空過濾。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加熱采用蒸汽加熱。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攪動的轉速為10-25轉/小時。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中所述粉碎或研磨后馬齒筧、寄生草和痱子草的長度均小于2毫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使用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使用方法,用清水清洗患處,然后將所述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直接噴或涂敷于患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的使用方法,其中,每3-4小時噴涂所述治療紅色粟粒疹的藥液一次。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清洗疾患處后將其藥液直接噴或涂敷于患處,每3-4小時噴涂一次,噴涂疾患面的全部部位。可立刻止癢,痱子顆粒一小時后逐漸消退,三日內即可痊愈,不留疤痕,效果顯著。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對本發明的原料及藥效作進一步闡述。
馬齒筧:學名portulacaoleraceal,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等作用。
寄生草:又名無娘藤、學名cassythafilifomisl,性微寒,甘微苦;有小毒,入肝,腎經;具有祛濕消腫,利水的作用。
痱子草:又名亮桿草、熱痱草、大葉香薷、土荊芥、月味草等,學名mosla dianthera ham MaximMre motiflorasun,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表祛暑,利濕和中,消腫止血,散風止癢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陰暑頭痛,惡心,脘痛,白痢,水腫,衄血,痔血,瘡癤,陰癢,濕疹,痱毒,外傷出血,蛇蟲咬傷,外用殺蟲止癢。
明礬:學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Alnm,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炎的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迪華,未經郭迪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513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