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糙海參人工育苗的附著板以及育苗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742117.0 | 申請日: | 2017-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22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姜松;江世貴;周發(fā)林;楊麗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30 | 分類號: | A01K61/30;A01K61/77;A01G33/00;F21S8/00;F21V7/22;F21V8/00;F21V23/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粵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余錢 |
| 地址: | 5103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參 人工 育苗 附著 以及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糙海參人工育苗的附著板以及育苗方法,其中育苗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驟:S1在波紋板上附著生長底棲硅藻,生長過程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時利用光照系統(tǒng)的光照,待底棲硅藻生長成熟后即形成附著板;S2使糙海參的稚參附著在生長好底棲硅藻的附著板上,并將附著板放入育苗池內;S3觀察附著板上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是否與稚參的食用速度一致,如果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大于稚參的食用速度,則切斷光纖組的光源或降低光源強度;如果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小于稚參的食用速度,則增加光纖組的光源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糙海參的育苗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糙海參人工育苗的附著板以及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糙海參是海參科海參屬的動物,俗名明玉參、沙參、白參,是一種優(yōu)質的食用海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保健功能,是真正的生態(tài)健康食品。國際上,糙海參也是一種重要的的熱帶海參養(yǎng)殖品種和出口創(chuàng)匯的高檔水產品。作為海參養(yǎng)殖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海參育苗技術已經(jīng)在我國沿海地區(qū)普遍展開。
在稚參發(fā)育階段,稚參基本只能食用附著板底棲硅藻,而附著板上的底棲硅藻在稚參發(fā)育階段,硅藻自身也在生長。隨著稚參的食量增加,通常硅藻的生長速度趕不上稚參的食用速度,或者稚參的食用速度趕不上硅藻的生長速度,這樣便造成硅藻老化,不適合稚參食用。現(xiàn)有技術中附著板多采用的波紋板,稚參和硅藻均比較容易附著在附著板上,如何調控底棲硅藻在附著板上的生長速度,以配合稚參的食用量以及食用質量成為本領域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糙海參人工育苗的附著板以及育苗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糙海參人工育苗的附著板,包括:波紋板以及設置在所述波紋板邊緣的光照系統(tǒng),所述波紋板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波紋板材料內摻雜有漫反射顆粒;所述光照系統(tǒng)包括連接在所述波紋板側邊的若干組光纖組以及設置在所述光纖組的自由端的光源,所述光纖組將光線以垂直于所述波紋板厚度的方向導入到波紋板內,所述波紋板至少一面附著有底棲硅藻。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光纖組導入光線的方向與所述波紋板上波紋條的條形軸向一致。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若干組光纖組對稱的設置在所述波紋板兩側。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波紋板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質制成的有機玻璃。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漫反射顆粒為摻入有機玻璃內的珠光粉或熒光粉。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波紋板一側面的每一個完整波紋上連接的若干根光纖組成一個光纖組。
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使用附著板進行的糙海參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波紋板上附著生長底棲硅藻,生長過程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時利用光照系統(tǒng)的光照,待底棲硅藻生長成熟后即形成附著板;
S2使糙海參的稚參附著在生長好底棲硅藻的附著板上,并將附著板放入育苗池內;
S3觀察附著板上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是否與稚參的食用速度一致,
如果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大于稚參的食用速度,則切斷光纖組的光源或降低光源強度;
如果底棲硅藻的生長速度小于稚參的食用速度,則增加光纖組的光源強度。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育苗池頂部還設置有遮光罩。
本發(fā)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421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潮間帶魚塘養(yǎng)殖刺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吸血水蛭立體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