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微生物多糖體系進行單井吞吐采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40247.0 | 申請日: | 2017-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011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曹嫣鑌;李彩風;徐福剛;宋永亭;劉濤;高光軍;馮云;吳曉玲;汪剛躍;郭遼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3/22 | 分類號: | E21B4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微生物 多糖 體系 進行 吞吐 采油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三次采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微生物多糖體系進行單井吞吐采油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目標油井的篩選;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篩選;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現場注入工藝的確定;現場試驗以及現場試驗效果的評價。本發明具有適用范圍廣,工藝實施簡單,投資成本低,投入產出比大于1:5,作用的有效期長,超過10個月,增油效果好,單井平均日增油超過5t。因此,本發明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提高油井產量的方法,可廣泛地應用于油井增產工藝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次采油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利用微生物多糖體系進行單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微生物單井吞吐已經成為提高油井產能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目前隨著油井開采程度的提高,近井地帶中的優勢通道逐漸形成,非均質性矛盾加劇,高含水問題突出。傳統激活劑體系注入油井地層后,沿著優勢通道,容易出現竄流現象,降低了激活劑體系在油層中的波及效率,無法充分激活油層深部中的內源微生物與原油發揮作用來改善原油物性,提高原油流動性,從而導致微生物單井吞吐效果降低,限制了微生物單井吞吐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有效封堵油井大孔道,且有效激活高滲透、低滲透層中的內源微生物來整體提高單井產能的微生物單井吞吐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利用微生物多糖體系進行單井吞吐采油的方法,該方法首先進行目標油井的篩選;其次進行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篩選;接著確定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現場注入工藝;最后進行現場試驗以及現場試驗效果的評價。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試驗效果好和有效期長的特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微生物多糖體系進行單井吞吐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目標油井的篩選
目標油井的篩選范圍為油井溫度<100℃,原油粘度<6000mPa.s,地層水礦化度<70000mg/L,滲透率>500×10-3μm2。
(2)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篩選
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篩選分為低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篩選和高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篩選。
低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篩選,具體方法如下:取目標油井地層水100ml置于培養瓶中,采用正交實驗對微生物多糖發酵液、氮源和磷源的濃度進行優化,在目標油井油層溫度下靜置培養10~15d,根據激活后微生物的數量,確定低滲透層的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
高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篩選,具體方法如下:填裝與目標油井滲透率相同的巖心;對巖心抽真空飽和目標油井地層水,計算孔隙體積(PV)和測定水相滲透率k1;在目標油井油層溫度下,以速度0.5~1.0mL/min,注入0.02~0.05PV不同濃度的微生物多糖發酵液,然后再注入目標油井地層水,測試巖心水相滲透率k2,計算巖心水相滲透率的變化幅度η,η=(k1-k2)×100%/k1,根據η確定注入高滲透層的微生物多糖發酵液的濃度,氮源和磷源的組成和組份與低滲透層的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中氮源和磷源相同。
(3)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現場注入工藝的確定
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現場注入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①高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注入
首先向目標油井油套環空中注入高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氮源和磷源;其次注入高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中的微生物多糖發酵液。
②低滲透層微生物多糖激活劑體系的注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402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