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層共擠膜塑料粒子擠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31145.2 | 申請日: | 2017-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88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馮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天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7/06 | 分類號: | B29C47/06;B29C47/10;B29L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睿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見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層 共擠膜 塑料 粒子 擠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料制品生產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多層共擠膜塑料粒子擠出裝置。
背景技術
多層共擠膜是直接采用三種以上的塑料粒子(或者塑料粉末)作為原料,通過擠出機分別使每種塑料熔融塑化后,供入一副口模中(或者通過分配器,將各擠出機所供給的塑料匯合以后供入口模),然后經過進一步加工處理,制得多層復合薄膜。但是現有技術中的擠出機存在多種缺陷,如塑料粒子在輸送時,常常因為塑料粒子在料斗內堆積架橋而使工作中斷,影響工作進程;如在多個料斗共同給料的時候,由于設備結構不合理,多種塑料粒子在擠出之后不能夠方便的合在一起,影響之后的冷卻、定型等工序。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共擠膜塑料粒子擠出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層共擠膜塑料粒子擠出裝置,其包括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頂面呈矩陣設置有四個工位,每個工位上均設置有一料斗體,所述料斗體均呈上大下小的錐筒形狀且其底部出口呈偏心設置,四個所述底部出口之間均為相鄰近設置,所述底部出口均向下延伸且貫通所述支撐架,四個所述底部出口均水平連接有一機筒,所述機筒的一端為輸出口,所述機筒的另一端為驅動口,四個所述機筒呈十字型設置且其包括的所述輸出口均相連通于一體,所述驅動口設置有一步進電機,所述機筒內鄰近所述驅動口的一端設置有固定軸承,所述固定軸承內設置有一絲桿,所述絲桿設置于所述機筒內部,所述絲桿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步進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輸出口的連通處設置有一吹膜機頭。
進一步的,所述料斗體的頂部均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上均設置一進料口。
進一步的,所述絲桿的上下兩端均和所述機筒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間隙的距離為4-6mm。
進一步的,所述機筒上均間隔套接有兩個連接環,所述連接環連接于所述支撐架的底面。
進一步的,所述料斗體的頂部截面圓心和底部截面圓心之間的連線a和水平線的夾角范圍為75°-8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塑料粒子擠出裝置用于多層共擠膜的原料加工使用,本發明在支撐架上設置有四個工位用于同時進行四種塑料粒子的加工,四個工位為矩陣的結構方便四個工位內設置的料斗體之間更為緊湊,節約空間,在塑料粒子擠出時,料斗體下部四個機筒的設置能夠更為緊湊,節省制作材料;本發明的四個料斗體均呈上大下小的錐筒形狀且底部出口呈偏心設置,這樣在塑料粒子倒入進去時,由于偏心設置使料斗體的側面傾斜度不一樣,塑料粒子在不同傾斜程度的情況下撞擊彈出的角度也不一樣,能夠順利的從料斗體中進入下部的機筒內進行傳輸,有效的解決了塑料粒子在料斗體內堆積架橋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順利流暢度;而且四個料斗體的底部出口之間均為相鄰近設置,節省了料斗體下部機筒設置的長度,節約了材料。本發明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安全性好,防止堆積架橋、工作流暢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頂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多層共擠膜塑料粒子擠出裝置,其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支撐架1頂面呈矩陣設置有四個工位11,每個工位11上均設置有一料斗體2,料斗體2均呈上大下小的錐筒形狀且其底部出口21呈偏心設置,四個底部出口21之間均為相鄰近設置,底部出口21均向下延伸且貫通支撐架1,四個底部出口21均水平連接有一機筒4,機筒4的一端為輸出口41,機筒4的另一端為驅動口42,四個機筒4呈十字型設置且其包括的輸出口41均相連通于一體,驅動口42設置有一步進電機43,機筒4內鄰近驅動口42的一端設置有固定軸承5,固定軸承5內設置有一絲桿51,絲桿51設置于機筒4內部,絲桿51的一端連接于步進電機43。
進一步的,輸出口41的連通處設置有一吹膜機頭6。
進一步的,料斗體2的頂部均設置有頂蓋3,頂蓋3上均設置一進料口31。
進一步的,絲桿51的上下兩端均和機筒4之間設置有間隙53,間隙53的距離為4-6mm。
進一步的,機筒4上均間隔套接有兩個連接環52,連接環52連接于支撐架1的底面。
進一步的,料斗體2的頂部截面圓心和底部截面圓心之間的連線a和水平線的夾角范圍為75°-85°,在這個角度范圍內塑料粒子的向下傳輸程度最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天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天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311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