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連鑄穩流水口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10794.4 | 申請日: | 2017-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64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鮑顥文;鮑志;張榮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奧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41/54 | 分類號: | B22D41/54;B22D41/50 |
| 代理公司: | 宜興市天宇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 地址: | 2142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口本體 豎直流道 陶瓷材料 流水口 連鑄 制作 單次使用 出液口 內壁嵌 同心的 渣線段 鋼液 內壁 水口 沖刷 對流 體內 | ||
一種連鑄穩流水口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水口本體、水口本體內的中心豎直流道、水口本體上的渣線段、設置于水口本體末端出液口,水口本體的豎直流道內壁嵌設有至少一個同心的陶瓷材料環,陶瓷材料環內徑與豎直流道內徑基本一致。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有效降低鋼液對流道內壁的沖刷,單次使用壽命可由7~8小時提高到12小時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鋼連鑄生產用水口領域,尤其涉及長水口、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術
在煉鋼連鑄生產中使用的長水口、浸入式水口,屬于易損件需要經常更換,通常因水口內壁受鋼水沖刷,外部渣線部分受鋼水沖刷侵蝕到一定程度,無法繼續使用,必須更換整個水口,以避免質量問題、生產事故的產生。
更換水口時需要與上下各配件的定位要準確,并且速度快,否則將影響產品質量,這樣頻繁更換水口,對提高產量、提高產品質量形成障礙,因此,本領域通常用加粗水口外徑的方法,提高使用壽命,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嚴重不足:1.要改變與其配合的相關部件尺寸;2.加粗外徑水口重量加大,生產成本大幅上升;3.增加現場操作難度,同時,仍難減少因水口內部損壞導致更換水口的頻率。
現有技術中,連鑄用長水口,浸入式水口水口,包括水口主體、渣線,所述的水口主體的上下垂直方向具有鋼液通道,下部設置有與鋼液通道相連通的,其當鋼液從鋼液通道向下流入下方時,鋼液的流速、強度、形狀、水口插入深度等對鋼液流動和夾雜物的上浮去除有重要影響。
因水口上方的控流滑板或控流塞棒開啟度的變化,導致鋼液在往下方流動時,鋼流并不是垂直沖向在水口的中心位置(圖1),對水口內壁形成一定角度流向(圖3),沖擊水口內壁,往往形成鋼流對水口的偏沖,甚至導致水口擴徑不規則甚至穿孔(圖4),若鋼流沖擊點跟外壁渣線侵蝕點重合,則水口使用壽命大大縮短,甚至造成生產事故。
中國專利公開號CN112909A公開了一種連鑄用耐火材料及其浸入式水口,其在水口內壁設置有特種耐火材料復合層,有效防止熔鋼中鋁堵塞,延長使用壽命,但其復合層所用材料氣孔率較大,對耐沖刷腐蝕并沒有特別的作用,偏沖穿孔問題依舊存在。
中國專利公開號CN2339332Y公開了連鑄用復合水口,其通過上下部采用不同的材質來提高使用壽命,均是對水口材質的改變來實現其耐腐蝕和沖刷性,并沒有從結構上使鋼液在向下流動時降低沖擊力,從而延長使用壽命。
上述專利均是對水口本身材質的改進,但越耐沖擊和腐蝕的材質往往成本越貴,在現實生產過程中無法適用,有待改進。
現有技術中有通過在流道內設置有凸塊和凸環,通過其實現對鋼液的擾流,防止較大力量的沖刷,但容易造成堵塞,造成使用壽命和效率更加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單次使用壽命可達12小時以上、有效降低鋼液對流道內壁的沖刷的連鑄穩流水口及其制作方法。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連鑄穩流水口,包括水口本體、水口本體內的中心豎直流道、水口本體上的渣線段、設置于水口本體末端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水口本體的豎直流道內壁嵌設有至少一個同心的陶瓷材料環。
作為優選,陶瓷材料環內徑小于等于豎直流道內徑2~3mm。
作為優選,陶瓷材料環內徑大于等于豎直流道內徑。
作為優選,出液口設置為與中心豎直流道同軸貫通的一個或設置為開設于水口本體近底端側壁與中心豎直流道貫通的多個。
作為優選,陶瓷材料環設置于水口本體近底端且位于出液口上方。最優選,陶瓷材料環位于渣線段下方。
作為優選,陶瓷材料環的厚度厚度≧3mm或不低于所在位置水口本體壁厚的10%。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提供一種連鑄穩流水口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奧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奧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1079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