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07852.8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53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咬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宣城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5/02 | 分類號: | E03F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長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曉微;葉美琴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預制 裝配式 污水 檢查井 | ||
1.一種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進水管(2)、出水管(3)和預制裝配組件,井座(1)設有相對布置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管(2)與井座(1)的進水口連接,出水管(3)與井座(1)的出水口連接,進水管(2)的軸心線與出水管(3)的軸心線共線,預制裝配組件裝配在井座(1)內,預制裝配組件包括第一預制塊(4)、第二預制塊(5)、第三預制塊(6),第一預制塊(4)、第二預制塊(5)位于井座(1)內靠近進水口一側且第一預制塊(4)、第二預制塊(5)關于進水管(2)的軸心線相對布置,第一預制塊(4)與第二預制塊(5)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第一拼接縫(7),第一預制塊(4)上設有沿進水管(2)軸心線方向布置的第一分流槽(8),第二預制塊(5)上設有沿進水管(2)軸心線方向布置的第二分流槽(9);第三預制塊(6)位于井座(1)內靠近出水口一側且第三預制塊(6)與第一預制塊(4)、第二預制塊(5)之間均預留有間隙形成第二拼接縫(10),第一拼接縫(7)、第二拼接縫(10)內均設有填充料,第三預制塊(6)中部設有沿進水管(2)軸心線方向布置的匯流槽(11),匯流槽(11)與第一分流槽(8)、第二分流槽(9)連通形成排水溝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一預制塊(4)靠近井座(1)內壁的側面為與井座(1)內壁相匹配的第一曲面(401),第一曲面(401)與井座(1)內壁貼合,第一預制塊(4)靠近第二預制塊(5)的側面為第一垂直面(402),第一預制塊(4)靠近進水口的側面為第二垂直面(403),第一預制塊(4)靠近第三預制塊(6)的側面為第三垂直面(404),第一分流槽(8)貫穿第二垂直面(403)與第三垂直面(40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流槽(8)包括兩個相對布置的第四垂直面(801)以及連接兩個第四垂直面(801)的第一弧形面(802)。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二預制塊(5)靠近井座(1)內壁的側面為與井座(1)內壁相匹配的第二曲面(501),第二曲面(501)與井座(1)內壁貼合,第二預制塊(5)靠近第一預制塊(4)的側面為第五垂直面(502),第二預制塊(5)靠近進水口的側面為第六垂直面(503),第二預制塊(5)靠近第三預制塊(6)的側面為第七垂直面(504),第二分流槽(9)貫穿第六垂直面(503)與第七垂直面(50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流槽(9)包括兩個相對布置的第八垂直面(901)以及連接兩個第八垂直面(901)的第二弧形面(902)。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三預制塊(6)靠近井座(1)內壁的兩側面分別為與井座(1)內壁相匹配的第三曲面(601)、第四曲面(602),第三曲面(601)、第四曲面(602)均與井座(1)內壁貼合,第三預制塊(6)靠近第一預制塊(4)、第二預制塊(5)的側面為第九垂直面(603),第三預制塊(6)靠近出水口的側面為第十垂直面(604),匯流槽(11)貫穿第九垂直面(603)與第十垂直面(60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雨污水檢查井流槽,其特征在于,匯流槽(11)包括兩個相對布置的第十一垂直面(1101)以及連接兩個第十一垂直面(1101)的第三弧形面(110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宣城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宣城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785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地下水庫排水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河道下的調蓄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