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涵道翼型無人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07424.5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547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丁劉勝;陳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劉勝 |
| 主分類號: | B64C27/20 | 分類號: | B64C27/20;B64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劉冬梅;范國鋒 |
| 地址: | 20182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涵道翼型 無人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具有涵道,整體呈翼型,涵道為內部設置有風扇的直管,無人機中還設置有與涵道/直管相連的彎管,從而使得從無人機側方進入機體的空氣由無人機的下方和后方噴出,從而克服重力使之懸浮,克服空氣阻力使之前行,再通過調節一部分彎管的噴射方向來調節航速、高度等飛行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
背景技術
無人機是目前極為火爆的項目,其應用前景也是極其廣泛的,其中,無人直升機的垂直起降和懸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特點,從而使得無人直升機能夠在一些特定場合執行一些特定任務,相應地,為了使得無人機直升機能夠垂直起降,很多無人直升機上都設置有螺旋槳,但是螺旋槳也是無人機直升機上最容易損壞的部件,這樣的矛盾一直制約著無人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結構簡單,不易損壞,還能夠懸停和垂直起降的無人機將是人們探求改進的方向,進一步地,對于無人機的設計來說,具體細節的設定是極其困難的,任何一個較小的尺寸參數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飛行效果,需要統籌無人機上的眾多信息參數,合理分配各個動力、阻力、升力等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降低不必要的能力損耗,獲得最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由于上述原因,本發明人對現有的無人機做了深入研究,以期待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的無人機。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具有涵道,整體呈翼型,涵道為內部設置有風扇的直管,無人機中還設置有與涵道/直管相連的彎管,從而使得從無人機側方進入機體的空氣由無人機的下方和后方噴出,從而克服重力使之懸浮,克服空氣阻力使之前行,再通過調節一部分彎管的噴射方向來調節航速、高度等飛行參數,從而完成本發明。
具體來說,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包括外殼1,在所述外殼1的側部端面設有進風口2,
在機身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進風口2相連的直管3,在直管3中設置有風扇4;
所述直管3另一端連接有彎管5,彎管5的出風端自機身從外殼1伸出。
其中,通過所述風扇4,使得外殼1外部的空氣經過進風口2進入直管3,然后從彎管5的出風端噴出。
其中,所述直管3通過轉向接頭7與彎管5連接,使得彎管5可相對于直管旋轉,從而調節彎管出風端出風方向,優選地,出風方向朝向無人機的下方和/或后方。
其中,在所述外殼1內部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彎管5旋轉的轉向構件,通過轉向構件控制彎管5出風端的朝向方向。
其中,所述彎管5至少有4個,包括設置在前排的至少兩個前彎管51和設置在后排的至少兩個后彎管52,
其中,所述前彎管51的出風端朝下;
所述后彎管52與轉向構件相連,所述后彎管52的出風端朝向可變。
其中,所述轉向構件包括固定在后彎管52上的連接桿6,
所述連接桿6呈圓柱狀,所述后彎管52上進風端呈圓筒狀,
所述連接桿6的軸線與后彎管52上進風端的軸線共線。
其中,所述轉向構件還包括與所述連接桿6相連并帶動連接桿6旋轉的馬達。
其中,所述外殼1的縱向截面呈翼型
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具有可旋轉角度的彎管,能夠調節噴氣方向,從而可以自由調節航行和飛行高度等飛行參數;
(2)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涵道翼型無人機整體呈翼型,空氣阻力最小,飛行時還能夠獲得額外的升力,整體外形簡單,攜帶方便,不易損壞。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劉勝,未經丁劉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742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