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號傳輸系統、方法和終端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06985.3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9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安松;李揚漢;翁慶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安松 |
| 主分類號: | H04B5/00 | 分類號: | H04B5/00;H04B3/02;H04B3/04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銥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 傳輸 系統 方法 終端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主要涉及一信號傳輸技術,特別涉及通過電纜傳送藍牙信號的信號傳輸技術。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因此,各式各樣的便攜式以及手持裝置,例如:移動電話、智能型手機(smart phone)、個人數字助理(PDA)、平板計算機(Tablet PC)等電子商品不斷的在市場上被推出,且這些電子商品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元化。此外,由于這些裝置的便利,也使得這些裝置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用戶在電子裝置或移動裝置上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例如:紅外線、藍牙(Bluetooth)、802.11(Wi-Fi)、ZigBee、超寬帶(Ultra WideBand)、近距離無線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無線傳輸技術來傳輸訊息和數據。
由于藍牙是一種目前廣泛應用在計算機、移動電話、及其他家電用品上的無線傳輸技術,因此將電子裝置的藍牙功能結合電纜(cable)所布建的架構將是值得討論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通過電纜傳送藍牙信號的信號傳輸系統和方法。
根據本公開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號傳輸系統。上述信號傳輸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電子裝置、一藍牙天線裝置以及一終端裝置。電子裝置用以產生藍牙信號,其中每一上述藍牙信號分別對應不同上述電子裝置。藍牙天線裝置用以接收上述藍牙信號,并根據上述藍牙信號產生一編碼信號,以及通過一電纜(cable)傳送上述編碼信號。終端裝置則通過上述電纜與上述藍牙天線裝置相連接,并用以接收上述編碼信號。
在上述實施例中,上述信號傳輸系統還包括一降頻裝置以及一升頻裝置。當上述電纜支援的一頻帶小于一藍牙頻帶時,在通過上述電纜傳送上述編碼信號前,降頻裝置用以對上述編碼信號進行一降頻操作。降頻的上述編碼信號要傳送到上述終端裝置時,一升頻裝置用以對降頻的上述編碼信號進行一升頻操作,以還原回上述編碼信號。
根據本公開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裝置。此上述終端裝置包括一控制器。控制器通過一電纜與一藍牙天線裝置相連接,以接收一或多編碼信號,其中上述編碼信號是通過上述藍牙天線裝置編碼一或多藍牙信號所產生。
根據本公開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號傳輸方法。上述信號傳輸方法的步驟包括:產生一或多藍牙信號,其中每一上述藍牙信號分別對應不同上述電子裝置;
通過一藍牙天線裝置接收上述藍牙信號,并根據上述藍牙信號產生一編碼信號;通過一電纜(cable)傳送上述編碼信號;以及通過一終端裝置從上述電纜接收上述編碼信號。
在上述實施例中,上述信號傳輸方法的步驟還包括:當上述電纜支援的一頻帶小于一藍牙頻帶時,在通過上述電纜傳送上述編碼信號前,對上述編碼信號進行一降頻操作;以及當降頻的上述編碼信號要傳送到上述終端裝置時,對降頻的上述編碼信號進行一升頻操作,以還原回上述編碼信號。
根據本公開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號傳輸方法。上述信號傳輸方法適用于一終端裝置。上述信號傳輸方法的步驟包括:通過一電纜從一藍牙天線裝置接收一或多編碼信號,其中上述編碼信號是通過上述藍牙天線裝置編碼一或多藍牙信號所產生。
關于本公開其他附加的特征與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根據本公開實施方法中所公開的用戶裝置、系統以及方法,做些許的變動與潤飾而得到。
附圖說明
圖1是顯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所述的信號傳輸系統100的框圖。
圖2是顯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所述的終端裝置130的框圖。
圖3是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所述的信號傳輸方法的流程圖300。
圖4是根據本公開另一實施例所述的信號傳輸方法的流程圖400。
附圖標記說明:
100信號傳輸系統
110電子裝置
120藍牙天線裝置
130終端裝置
131控制器
132譯碼裝置
133儲存裝置
140降頻裝置
150升頻裝置
300、400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實施本公開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說明本公開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公開的保護范圍,本公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安松,未經王安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69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