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熬藥壺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02584.0 | 申請日: | 2017-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4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常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常富 |
| 主分類號: | A61J3/00 | 分類號: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市首臻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何斌 |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壺體 濾罩 中草藥 中藥 藥壺 電加熱裝置 壺蓋蓋合 壺體頂部 壺體開口 壺體內部 內部設置 側壁 壺蓋 壺嘴 糊鍋 口沿 粘鍋 分隔 把手 開口 | ||
一種中藥熬藥壺,包括壺體和壺蓋,所述的壺蓋蓋合在壺體頂部的開口上,所述壺體的側壁對應設置有壺嘴和把手,所述壺體的底部設置有電加熱裝置,所述壺體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的濾罩,所述濾罩的上沿防止在壺體開口的口沿上。本發明在壺體內部套設了用于放置中草藥的濾罩,將中草藥與壺體的高溫部分分隔開來,有效避免了中草藥與高溫壺體直接接觸,導致粘鍋或糊鍋的情況,具有突出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熬藥壺,屬于中藥煎制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家庭熬制中藥大部分還是采用燃氣加熱砂鍋、搪瓷鍋等傳統方式,傳統的熬藥裝置功能單一,容易出現燒干、粘鍋或糊鍋等現象,為了防這類情況出現,需安排人手在旁監管,熬制過程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中藥熬制裝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中藥熬制壺,該中藥熬制壺在內部套設了用于放置中草藥的濾罩,將中草藥與壺體的高溫部分分隔開來,有效避免了中草藥與高溫壺體直接接觸,導致粘鍋或糊鍋的情況;另一方面,該中藥熬制壺還在壺體的中下部設置了水位感應裝置,當水位低于限定值時則會報警,有效避免了壺內水燒干的情況,該中藥熬制壺具有突出的實用性,適合廣泛推廣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中藥熬藥壺,包括壺體和壺蓋,所述的壺蓋蓋合在壺體頂部的開口上,所述壺體的側壁對應設置有壺嘴和把手,所述壺體的底部設置有電加熱裝置,所述壺體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的濾罩,所述濾罩的上沿防止在壺體開口的口沿上。
優選的,所述壺體的側壁設置有水位感應裝置,所述的水位感應裝置主要由水位感應器和蜂鳴器組成,所述的水位感應器位于壺體側壁的1/3至1/2高度處;當壺內水位低于水位感應器的位置時,蜂鳴器發出報警聲,提示關閉電源。
優選的,所述把手的手持部設置有防滑隔熱套。
優選的,所述的電加熱裝置由電熱絲和電源接頭組成。
優選的,所述壺蓋的頂部設置有手持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在壺體內部套設了用于放置中草藥的濾罩,將中草藥與壺體的高溫部分分隔開來,有效避免了中草藥與高溫壺體直接接觸,導致粘鍋或糊鍋的情況,具有突出的實用性。
2.本發明在壺體的中下部設置了水位感應裝置,當水位低于限定值時則會報警,有效避免了壺內水燒干的情況,更進一步提升了該中藥熬制壺的實用性。
3.本發明在把手的手持部設置了防滑隔熱套,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員被燙傷的風險。
4.本發明在壺蓋頂部設置有手持部,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防滑隔熱套1,壺體2,壺蓋3,手持部4,濾罩5,壺嘴6,把手7,蜂鳴器8,水位感應器9,電源插頭10,電熱絲1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例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一種中藥熬藥壺,包括壺體2和壺蓋3,壺蓋3蓋合在壺體2頂部的開口上,壺體2的側壁對應設置有壺嘴6和把手7,壺體2的底部設置有電加熱裝置,壺體1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的濾罩5,濾罩5的上沿防止在壺體2開口的口沿上。濾罩5可將中草藥與壺體的高溫部分分隔開來,可有效避免中草藥與高溫壺體直接接觸,導致粘鍋或糊鍋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常富,未經陳常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25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