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696368.X | 申請日: | 2017-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3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柴建強;李鵬飛;劉龍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市智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06 | 分類號: | E02B3/06;E02B3/10;E02B5/00;G01F23/6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437 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fā)區(qū)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工程 防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屬于機械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基本建設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建筑防水工程技術及各種防水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fā)與應用也不斷涌現(xiàn)。當前,國內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一般選用鋪設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是由原紙或纖維織物為胎基,經(jīng)浸涂瀝青或其他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而成的成卷防水材料,產品主要有瀝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規(guī)格主要有100米/卷、200米/卷等。
現(xiàn)有技術中的防水結構排水性能不足,極易造成雨水長時間浸泡,造成防水性能下降;現(xiàn)有技術中的防水機構無法實現(xiàn)對水位預警功能,所以急需要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來解決上述出現(xiàn)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fā)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包括地基、第一防護堤、第二防護堤、排水機構以及水位預警機構,所述第一防護堤安裝在地基上,所述第二防護堤裝配在第一防護堤后方的地基上,所述排水機構由排水管、排水槽以及排水渠組成,所述排水管安裝在第一防護堤內上端位置,所述排水渠左端連接第二防護堤,所述排水渠右端連接第一防護堤,所述排水槽上端連接排水管,所述排水槽下端連接排水渠,所述水位預警機構設置在第二防護堤上,所述水位預警機構由上接觸片、下接觸片、外殼、導桿、浮球、太陽能光伏板、警報器以及蓄電池組成,所述外殼安裝在第二防護堤右端面上,所述上接觸片裝配在外殼內頂部位置,所述導桿安裝在外殼內,所述浮球裝配在導桿下端面上,所述下接觸片安裝在導桿上端面上,所述蓄電池裝配在第二防護堤內,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第二防護堤上端面上,所述警報器裝配在第二防護堤上端面上,所述警報器通過電源線與蓄電池相連接,所述蓄電池通過電源線分別與上接觸片和下接觸片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設有四組,四組所述排水管等距安裝在第一防護堤上且四組排水管規(guī)格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光伏板通過電源線與蓄電池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浮球內充有氫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護堤與第二防護堤外表面均涂有防水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因本發(fā)明添加了排水管、排水槽以及排水渠,該設計解決了原有防水結構排水性不佳的問題,提高了本發(fā)明的排水性,避免了水流對防護堤的直接沖擊,保證了防護堤使用的穩(wěn)定性,因本發(fā)明添加了上接觸片、下接觸片、外殼、導桿、浮球、太陽能光伏板、警報器以及蓄電池,該設計解決了原有防水結構無法進行水位預警的難題,實現(xiàn)了水位的預警功能,能夠及時提醒作業(yè)人員水位情況,保證了作業(yè)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合理利用太陽能資源,降低了傳統(tǒng)電能的使用量,因本發(fā)明添加了防水層,該設計提高了第一防護堤與第二防護堤的防水能力,因浮球內充有氫氣,該設計保證了浮球工作的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結構合理,防水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實現(xiàn)水位自動預警功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中排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中水位預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排水機構、2-地基、3-第二防護堤、4-水位預警機構、5-第一防護堤、11-排水管、12-排水槽、13-排水渠、41-上接觸片、42-下接觸片、43-外殼、44-導桿、45-浮球、46-太陽能光伏板、47-警報器、48-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圖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工程防水結構,包括地基2、第一防護堤5、第二防護堤3、排水機構1以及水位預警機構4,第一防護堤5安裝在地基2上,第二防護堤3裝配在第一防護堤5后方的地基2上。
排水機構1由排水管11、排水槽12以及排水渠13組成,排水管11安裝在第一防護堤5內上端位置,排水渠13左端連接第二防護堤3,排水渠13右端連接第一防護堤5,排水槽12上端連接排水管11,排水槽12下端連接排水渠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市智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山市智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63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