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全氣動壓力補償控制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696139.8 | 申請日: | 2017-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016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俞培德;趙云輝;賈連輝;周小磊;劉曉瑞;袁丹;張杰;高可可;郭付軍;姚晶;趙石;趙康峰;趙茜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2 | 分類號: | F17D1/02;F17D3/01;F16J15/4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優(yōu)盾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張紹琳;董曉慧 |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氣動 壓力 補償 控制系統(tǒng) | ||
1.一種全氣動壓力補償控制系統(tǒng),包括壓縮氣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氣源(1)分別與第一壓力補償閥(3)、第三壓力補償閥(8)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空間與第四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分別與第四壓力空間、第三壓力空間、壓力排氣閥(7)和第二壓力補償閥(2)連接,壓力排氣閥(7)與消音器(4)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分別與第四壓力空間和第二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的“+”端與第四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的“-”端與第二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的“-”端與第三壓力空間連接,壓力排氣閥(7)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壓力排氣閥(7)的“-”端與第三壓力空間連接;
所述的第一壓力空間為罐體一(5),罐體一(5)為齒輪油罐,齒輪油罐與P2腔(19)連接,第二壓力空間為P3腔(20),第三壓力空間為P4腔(21),第四壓力空間為氣墊倉(16),P4腔(21)設(shè)在第四唇形密封與密閉驅(qū)動箱體之間,P3腔(20)設(shè)在第三唇形密封與第四唇形密封之間,P2腔(19)設(shè)在第二唇形密封與第三唇形密封之間,P1腔(18)設(shè)在第一唇形密封與第二唇形密封之間,P0腔(17)為迷宮密封腔。
2.一種全氣動壓力補償控制系統(tǒng),包括壓縮氣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氣源(1)分別與第一壓力補償閥(3)、第三壓力補償閥(8)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空間與第四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分別與第四壓力空間、第三壓力空間、壓力排氣閥(7)和第二壓力補償閥(2)連接,壓力排氣閥(7)與消音器(4)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分別與第四壓力空間和第二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的“+”端與第四壓力空間連接,第一壓力補償閥(3)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二壓力補償閥(2)的“-”端與第二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第三壓力補償閥(8)的“-”端與第三壓力空間連接,壓力排氣閥(7)的“+”端與第一壓力空間連接,壓力排氣閥(7)的“-”端與第三壓力空間連接;
所述的第一壓力空間為罐體一(5),第二壓力空間為罐體二(11),第三壓力空間為罐體三(12),第四壓力空間為壓力反饋罐(13),罐體一(5)、罐體二(11)、罐體三(12)和壓力反饋罐(13)上均設(shè)有安全閥(1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氣動壓力補償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力補償閥(3)與第一壓力空間之間、第二壓力補償閥(2)與第二壓力空間之間、第三壓力補償閥(8)與第三壓力空間之間均設(shè)有消音節(jié)流閥(9),第一壓力空間與第四壓力空間之間、第二壓力補償閥(2)與第四壓力空間之間、第三壓力補償閥(8)與第四壓力空間之間均設(shè)有單向截止閥(6)。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6139.8/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