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見光、激光與中紅外波段全介質薄膜分色元件及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94595.9 | 申請日: | 2017-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9081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華松;姜玉剛;李士達;楊霄;冷健;孫鵬;季一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津航技術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5/20 | 分類號: | G02B5/20;G02B1/113;G02B2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祁恒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見光 激光 紅外 波段 介質 薄膜 分色 元件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可見光、激光與中紅外波段全介質薄膜分色元件的設計方法,可見光波段為0.6-0.9μm,激光波段為1.06μm,中紅外波段為3.0-5.0μm,其特征在于,所述設計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所述分色元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可見光和激光波長反射、中紅外波長透射的光學多層膜,所述第二表面具有中紅外波長透射的減反射薄膜;
選定參考波長λ0為0.9μm,單位光學厚度為λ0/4;選擇基底Sub材料為Si;選擇所述第一表面的高折射率材料H為Si,低折射率材料L為SiO2;選擇所述第二表面的高折射率材料H’為Ge,低折射率材料L’為YF3,中折射率材料M為ZnS;
將所述第一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設計為如下結構:
Sub|0.6(0.5H 1L 0.5H)^40.8(0.5H 1L 0.5H)^4(0.5H 1L 0.5H)^4|Air
其中,Sub代表基底,Air代表空氣;
設定所述第一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在波長范圍λ0±0.3μm波段的反射率為最大值,3.0~5.0μm波段的透過率為最大值;對所述第一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進行優化,膜系結構優化后為如下結構:
Sub|x1Hx2Lx3H x4L……x23H x24Lx25H|Air
其中,x1~x25分別為每層薄膜的光學厚度系數,其中0<xi<6;
將所述第二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設計為如下結構:
Sub|8.0H’0.3L’2.2H’1.8L’1.6M|Air
設定所述第二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在波長范圍3.0~5.0μm波段的透過率為最大值,對所述第二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進行優化,膜系結構優化后為如下結構:
Sub|y1H’y2L’y3H’y4L’y5M|Air
其中,y1~y5為每層薄膜的光學厚度系數,其中0<yi<8;
所述分色元件的最終結構為:
Air|x25H x24Lx23H……x4L x3H x2Lx1H|Sub|y1H’y2L’y3H’y4L’y5M|Air
所述分色元件的工作角度為4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優化后為如下結構:
Sub|2.0658H 0.1335L4.9438H 0.2804L 1.9670H 0.4191L 1.7501H 0.6748L1.4928H 1.4128L 1.4595H 0.5955L 1.1344H 1.1176L 1.3968H 0.5952L 1.0274H0.5330L 0.9159H 0.9536L 0.5335H 1.4038L 0.1548H 1.4737L 0.3959H|Air。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的初始膜系結構優化后為如下結構:
Sub|7.7189H’0.2885L’2.2440H’1.7503L’1.6387M|Air。
4.一種可見光、激光與中紅外波段全介質薄膜分色元件,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設計方法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津航技術物理研究所,未經天津津航技術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459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