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功率余量的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92404.5 | 申請日: | 2017-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20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茜;姜春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36 | 分類號: | H04W5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瑩;李官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功率 余量 計算方法 | ||
1.一種功率余量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1,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一個周期內,獲取傳輸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傳輸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
S12,根據所述傳輸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和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計算同時傳輸所述上行同步信號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
所述S12具體包括:
根據所述傳輸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和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利用如下公式計算同時傳輸所述上行同步信號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
其中,PMAX為終端UE的最大發射功率,MPUSCH(i)是授權的PUSCH內的傳輸帶寬,單位為子帶;PO_PUSCH(0)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期望接收功率;PO_PUS為所述傳輸上行同步信號的期望接收功率;α(0)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網絡側配置的小區專用參數;PL是UE評估的下行路徑損耗;ΔTF(i)為傳輸格式補償值;f(i)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的閉環功控調整值;PH1(i)為同時傳輸所述上行同步信號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i為PDCCH的周期;為傳輸所述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為傳輸所述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獲取傳輸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具體包括:
獲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傳輸上行控制信息的理論發射功率;
將所述傳輸上行控制信息的理論發射功率作為上行同步信號的理論發射功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之后還包括:
根據所述傳輸上行控制信息的理論發射功率和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計算同時傳輸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
所述根據所述傳輸上行控制信息的理論發射功率和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理論發射功率,計算同時傳輸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具體利用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其中,PMAX為終端UE的最大發射功率,MPUSCH(i)是授權的PUSCH內的傳輸帶寬,單位為子帶;PO_PUSCH(0)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所述傳輸上行數據的期望接收功率,PO_PUCCH為所述傳輸上行控制信息的期望接收功率;α(0)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網絡側配置的小區專用參數;PL是UE評估的下行路徑損耗;ΔTF(i)為傳輸格式補償值;f(i)為動態調度授權的PUSCH傳輸時的閉環功控調整值;
PH2(i)為同時傳輸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和所述上行數據時的功率余量;i為PDCCH的周期;為傳輸所述上行數據時的理論發射功率,為傳輸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理論發射功率。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計算得到功率余量后,通過媒體接入控制MAC控制單元上報包含所述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報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報告占用2個字節,所述功率余量報告中包括:第一報告類型參數、第二報告類型參數、第三報告類型參數和功率余量參數;
所述第一報告類型參數占用3bit,用于識別所述MAC控制單元上報的報告類型;所述第二報告類型參數占用2bit,用于進一步指示上報的報告類型;所述第三報告類型參數占用2bit,用于確定功率余量的來源;功率余量參數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等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240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