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語義強度分層的SCD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91679.7 | 申請日: | 2017-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88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7 |
| 發明(設計)人: | 高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永福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蘭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語義 強度 分層 scd 二次 回路 檢查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語義強度分層的SCD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基于IEC61850標準的第一檢查模塊:該模塊解析SCD文件得到IED靜態模型,并對IED靜態模型進行SCD語義檢查;基于SCD規范的第二檢查模塊:該模塊符合SCD語義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進行IED屬性規范檢查;基于Q/GDW 1396規范的第三檢查模塊:該模塊對符合IED屬性規范的IED靜態模型進行IED配置檢查;基于Q/GDW 1161和Q/GDW 1175規范的第四檢查模塊:該模塊對符合IED配置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進行二次虛回路檢查,進而輸出二次虛回路檢查結果。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檢查結果可靠,檢查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變電站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及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語義強度分層的SCD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基于IEC61850體系,提出了過程層的概念,過程層IED 裝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智能電子設備)合并單元、智能終端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智能電子設備(IED)采用IEC61850的體系標準進行設計應用。
隨著智能變電站技術的不斷推廣,以光纖替代現有的二次回路作為信息傳遞的方式對現有的調試手段帶來了新的挑戰。智能變電站的二次回路不再像以前傳統變電站那樣看得見摸得著,而是轉變成為請求和回復的方式,所有的信息傳遞變成了變電站智能電子設備(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間的邏輯連線。對于變電站二次虛回路的正確性直接關系到電網子站內(本地)、調度(異地)運行操作的正確性,以及對事故及時的準確分析和判斷處理。現有智能變電站配置由每個集成商基于 IEC61850協議的應用后臺數據庫生成,然而現階段針對集成商所配置的變電站二次虛回路沒有通用的檢測方法,無法保證變電站二次虛回路的正確性,對智能變電站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基于語義強度分層的SCD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語義強度分層的SCD二次虛回路檢查系統,該系統包括:
基于IEC61850標準的第一檢查模塊:該模塊根據SCD文件解析得到IED靜態模型,并對IED靜態模型進行SCD語義檢查;
基于SCD規范的第二檢查模塊:該模塊對第一檢查模塊檢查后符合SCD語義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進行IED屬性規范檢查;
基于Q/GDW 1396規范的第三檢查模塊:該模塊對第二檢查模塊檢查符合IED 屬性規范的IED靜態模型進行IED配置檢查;
基于Q/GDW 1161和Q/GDW 1175規范的第四檢查模塊:該模塊對第三檢查模塊檢查符合IED配置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進行二次虛回路檢查,進而輸出二次虛回路檢查結果。
第一檢查模塊包括:
SCD解析單元:該單元獲取SCD文件并解析得到二次虛回路IED靜態模型;
語義規則單元:該單元基于IEC61850標準構建SCD語義檢查規則形成語義檢查規則XSD文件;
IED靜態模型比較單元:比對IED靜態模型和語義檢查規則XSD文件,判斷 IED靜態模型是否滿足SCD語義檢查規則;
SCD語義檢查結果輸出單元:將符合SCD語義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發送至第二檢查模塊,不符合SCD語義檢查規則的IED靜態模型以列表方式輸出。
第二檢查模塊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永福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永福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16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歷史數據進行虛擬軋鋼的方法
- 下一篇:時鐘系統性能分析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