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91100.7 | 申請日: | 2017-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859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攀;李善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37218 | 代理人: | 徐明雙 |
| 地址: | 131200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控土傳 病害 有機 無機 復混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無機復混肥,具體來說是一種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土傳病害是指由土傳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屬根病范疇。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線蟲等。其中真菌為主,分為非專性寄生與專性寄生兩類。非專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絲核菌引起苗立枯病。專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像尖孢鐮、黃萎輪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造成土傳病害發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種:其一是連作,農田長期連作使相應的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形成病土,年年發病。如茄科蔬菜連作,疫病、枯萎病等發生嚴重;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姜連作,可導致嚴重的姜瘟;草莓連作2年以上則死苗30%~50%;其二是施肥不當,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其三是線蟲侵害,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系。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生,如棉花枯萎病與土壤線蟲密不可分,在美國棉花枯萎病稱為枯萎-線蟲復合病害。土傳病害在溫室種植中發生最為普遍,對瓜類、茄果類、豆類等蔬菜的種植影響尤其嚴重。一旦爆發土傳病害,農作物輕則減產減收,重則絕產絕收,極大地影響了蔬菜的質量和產量,損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目前對土傳病害的防治主要通過輪作不同作物、選用抗病的作物品種或者用瑞苗清1000倍液、敵克松、農用鏈霉素等藥劑噴灑在土壤中消毒等方式,前兩種方式雖然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但是效果并不顯著,而采用土壤中施用大量化學藥劑來殺滅土壤中的細菌或者真菌的方式,既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又造成農產品中化學殘留物等有害物質大量增加,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肥料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農業生產中最大的物資投資。無機肥化肥因其養分含量高,肥效迅猛而被廣大農民采用。然而,長期大量地施用化學肥料,常導致環境污染。因長年施用無機鹽復混肥料而造成的土壤偏酸、土壤板結而不得于作物生長的情況;而現有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是有機肥不足,無機化肥使用量大,這樣會加重土壤板結程度和有害物質的積累因此,世界各國開始研究有機-無機復混肥。因而,如何開發一種既能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機無機養分又能有效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該肥料配方科學合理,養分釋放均衡,其中的土壤調節劑采用改性納米二氧化鈦、硅烷化改性沸石、風干秸稈粉按照特定的配比制成,可有效改善土壤板結現象,此外還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同時本發明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多菌種協同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真菌、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有效預防各種土傳病害的發生。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控土傳病害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200-300份、磷酸一銨100-150份、氯化鉀100-200份、腐殖酸60-80份、硫酸鎂10-20份、土壤調節劑1-10份、粘合劑1-10份、復合微生物菌劑1-5份、禽畜糞便60-100份、牡蠣粉20-40份、海藻渣20-40份;
所述海藻渣為海帶、裙帶菜、海囊藻、馬尾藻、巨藻、泡葉藻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干燥粉碎后即得;
所述土壤調節劑為改性納米二氧化鈦、硅烷化改性沸石、風干榛子粕粉按照1:10:20的重量比制成;
所述粘合劑為膨潤土和羥甲基纖維素鈉以重量比2:1混合制成;
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為是通過下述方法制備的:將褐球固氮菌、黑曲霉菌、黃孢原毛平革菌活化后分別在液體種子培養基中25℃下培養15-20小時,然后按照35‰的接種量轉入已滅菌的大罐培養基中,在30℃培養25小時后,將各菌種按照質量比2:1:2復配而成。
所述改性納米二氧化鈦是通過下述方法制備得到的:將納米二氧化鈦與三乙醇胺按照重量比1:5混合,在研缽中研缽1小時,然后在高速攪拌下分散到含5%偶聯劑KH560的水體中,調節pH至8~9,繼續攪拌30-45min,放入球磨機中球磨3h,即得改性納米二氧化鈦。
所述納米二氧化鈦的粒徑為50-100nm。
所述硅烷化改性沸石是將天然沸石煅燒并酸化后,再經堿處理后洗至中性,于甲苯溶液中加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應處理后得到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未經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911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