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功能金屬納米簇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89064.0 | 申請日: | 2017-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1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廖曉玲;張園園;徐文峰;徐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K49/18 | 分類號: | A61K49/18;A61K49/00;A61K41/00;A61K47/42;A61K47/1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能 金屬 納米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功能金屬納米簇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的步驟包括:第一步,配制納米氧化鐵Fe2O3水溶液;第二步,配制大分子模板溶液;第三步,包裹和分散納米氧化鐵Fe2O3;第四步,采用一鍋合成法應生成具有近紅外熒光和磁性的雙功能熒光金屬納米簇。本發明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制備的雙功能金屬納米簇在新型多模態造影劑、生物體腫瘤熒光成像、靶向標記和磁療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為進一步開展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精確診斷以及活體多模態成像,提供了一種良好造影劑的選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功能性金屬納米簇的制備方法,從使用上講,是在材料、醫學、生物工程等領域使用的一種具有熒光和磁性的雙功能金屬納米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納米簇是納米材料的一個小分支,納米簇的尺寸大約在2nm。目前研究最為廣泛的是金屬納米簇材料,金屬納米簇是由金屬原子組合而成。其中,一些金屬納米簇,例如,金納米簇通常由幾個到幾百個原子組成,尺寸小于2nm,是一種新型的發光納米材料。這些熒光金屬納米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能夠作為熒光探針用于生物檢測和生物成像。
以往的熒光成像標記物主要包括有機染料和熒光蛋白。因為其在光學方面的局限性,使得這小標記物在實驗中存在一些缺陷。尤其在活細胞成像領域。與目前在生物檢測和生物成像領域的量子點技術相比,熒光金屬納米簇展現出了高熒光量子產率和優良的穩定性,并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關注并逐漸應用到生物成像。而且熒光金屬納米簇不但具有量子點原有的優點,還具有無毒,粒徑尺寸更小的優點。克服了量子點的制備過程中,其前驅物會引入明顯的毒性物質,使得量子點應用在生物成像具有隱患缺點;并且避免了一般情況下量子點尺寸同蛋白質一樣甚至比蛋白質還大,導致在量子點上連接功能配體不能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的缺點。因此,熒光金屬納米簇比量子點更適合應用于生物檢測和生物成像,這使得熒光金屬納米簇已經成為生物成像領域中不可或缺的技術。
目前,在醫學生物成像領域向著精準成像、誘導成像、以及成像與精準治療為一體的方向發展。在磁療方面的定位與成像,都需要一種既能發光成像又具備磁性功能的雙功能的熒光標記物。并且,隨著多模態成像技術的發展,也迫切需要開發與多模態成像系統相應的新型多模態造影劑,即只需一次注射一種造影劑,便可實現兩種或多種成像功能。目前磁共振成像(MRI)采用非侵入性監測方式深入組織,可提供解剖的細節和高質量的軟組織的三維圖像,但是其靈敏度相比放射性或光學方法而言較低;近紅外熒光成像(NIR)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實時成像的能力,但是受其檢測深度限制,僅僅應用到表面或近表面。由于MRI和NIR之間具有高度互補的特點,將磁共振和光學成像功能整合到單一的納米粒子中能夠有效地克服二者各自的缺點,實現優勢互補。
鑒于熒光金屬納米簇的優良的近紅外熒光性能和穩定性能,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有具有熒光和磁性的雙功能金屬納米簇是十分必要的。在熒光金屬納米簇上結合磁性材料,由此形成的復合材料既具有熒光,又有磁性。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同時實現生物體腫瘤部位的熒光成像和磁療,以及靶向給藥的示蹤,滿足新型多模態造影劑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開發制備一種既具有熒光,又有磁性的雙功能金屬納米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功能金屬納米簇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磁性材料的包裹和金屬納米簇的復合制備,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配制濃度為含順磁性氧化鐵Fe2O3 3.0mg/mL ~7.5mg/mL的納米氧化鐵Fe2O3水溶液。放入超聲清洗器中,30℃下超聲震蕩1h,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技學院,未經重慶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890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