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業多功能測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88800.0 | 申請日: | 2017-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87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崔胡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胡晉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25000 四川省雅***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量裝置 傳感器 多功能測量裝置 輸入端口 液晶屏 傳感 主機 測量 高性能微處理器 微處理器芯片 溫濕度傳感器 教學實驗 傳感器采集 傳感器測量 光照傳感器 微處理器 傳感探頭 功能旋鈕 環境信號 接口電路 農業環境 農業生產 驅動顯示 通信端口 鍵盤 放大 采集 芯片 課程 種植 科研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多功能測量裝置,采用農業生產中實用的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CO2傳感器、NH3傳感器、H2S傳感器采集各種環境信號,并結合微處理器,對信號進行采集和計算,最后驅動顯示在液晶屏上;它包括測量裝置主機和五種傳感器測量傳感探頭,測量裝置主機上設置有液晶屏、傳感輸入端口1、傳感輸入端口2、3*3鍵盤、SD卡接口、功能旋鈕和通信端口;測量裝置內具有微處理器芯片,以及各種放大和接口電路。本測量裝置采用農業中常用的多種不同功能的傳感器和高性能微處理器芯片,能實現對農業環境中的多種參數進行準確的測量和顯示等功能,適合于種植、農學、物理等課程的科研測量與教學實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多功能測量裝置,屬于電子技術應用和實驗應用的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代的農業生產中,傳感器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感器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器件,在現代信息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現代農業生產通過采用各類傳感器,獲得農業生產環境中的各種參數信息,從而掌握和控制溫度、濕度、光照、通風、噴灌等來完成對農業生產的保障,保證農作物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
目前,在當今的現代農業發展中,從農作物的育苗,生長、收獲一直到儲藏等環節,以及農產品的貯藏、保鮮、加工,還有畜禽的養殖、育種等環節,傳感器技術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現代設施農業常用的傳感器包括常用的空氣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土壤的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水分含量傳感器,對于作物生長環境光線檢測的光照強度傳感器,用于大棚空氣環境檢測的CO2含量傳感器,用于畜禽舍環境檢測的NH3含量傳感器、H2S含量傳感器等。
本發明采用農業生產中實用的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CO2傳感器、NH3傳感器、H2S傳感器這五種傳感器來采集溫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氨氣和硫化氫信號,經過信號放大和調理,并結合微處理器,對多種傳感器送入微處理器的信號進行采集和計算,最后驅動顯示在液晶屏上,同時本測量裝置還具有SD卡接口和RS232通信,用于與電腦等設備進行數據的交換,實現方便的數據存儲和通信。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測量和測量裝置器的不足,本發明設計的一種農業多功能測量裝置,采用多種農業中實用的傳感器,并結合微處理器和液晶顯示,能完成多種傳感的測量和顯示。適合于種植、農學、物理等課程的測量與教學實驗。
一種農業多功能測量裝置包括測量裝置主機和五種傳感器測量傳感探頭,測量裝置主機上設置有液晶屏、傳感輸入端口1、傳感輸入端口2、3*3鍵盤、SD卡接口、功能旋鈕和通信端口;測量裝置內具有微處理器芯片,以及光傳感放大電路、二氧化碳傳感放大電路、硫化氫傳感接口電路、氨氣傳感接口電路、存儲電路、驅動電路和顯示電路,用于完成信號的采集放大、計算處理和顯示。
本測量裝置的五種傳感器測量傳感探頭是溫濕度傳感器傳感探頭,光照傳感器傳感探頭,CO2傳感器傳感探頭,H2S傳感器和NH3傳感器傳感探頭,其光照傳感器探頭、光傳感放大電路與微處理器依次相連接,其CO2傳感器傳感探頭、二氧化碳傳感放大電路與微處理器依次相連接,其H2S傳感器、硫化氫傳感接口電路與微處理器依次相連接、其NH3傳感器傳感探頭、氨氣傳感接口電路與微處理器依次相連接,其溫濕度傳感器傳感探頭直接與微處理器相連接,其微處理器、驅動電路、顯示電路依次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胡晉,未經崔胡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888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