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臨空通信網絡的路由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84577.2 | 申請日: | 2017-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81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張曦;張麗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0/04 | 分類號: | H04W40/04;H04W4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宋揚;劉芳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區學***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空 通信 網絡 路由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臨空通信網絡的路由方法和裝置,其中上述方法包括:向至少一個第三節點發送第一RREQ分組,第一RREQ分組包括第二節點的標識,以使第三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RREQ分組;接收至少一個第三節點發送的第一RREP分組,每個第一RREP分組包括路徑擁塞度,路徑擁塞度為由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業務數據時對應的路徑的擁塞程度;選擇路徑擁塞度最小的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向第二節點發送業務數據。本方法中在第一節點綜合考慮了通向第二節點的每條路徑的擁塞度,選擇擁塞度低的路徑發送業務數據,降低了臨空通信網絡中業務數據傳輸的丟包率和通信時延,進而提高了業務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臨空通信網絡的路由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臨空通信網絡是由各類航天器和臨近空間飛行器等設備組成的異構混合網絡,在全球遙感、信息傳輸或實時監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價值。
路由技術是臨空通信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實現臨空通信網絡可靠傳輸的基礎和保證。在臨空通信網絡中,由于臨空飛行器、無人機以及地面移動終端等節點都在不斷運動,使得網絡拓撲動態變化,目前,臨空通信網絡多直接采用無線自組網按需平面距離向量路由協議(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進行通信。即,采用最短路徑的方式進行路由。
然而,采用現有技術的路由方法,業務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臨空通信網絡的路由方法和裝置,以提高通過臨空通信網絡傳輸業務數據的可靠性。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臨空通信網絡的路由方法,以第一節點為執行主體,包括:
向至少一個第三節點發送第一路由請求(Route Request,簡稱RREQ)分組,所述第一RREQ分組包括第二節點的標識,以使所述第三節點向所述第二節點發送第二RREQ分組;接收至少一個所述第三節點發送的第一路由應答(Route Response,簡稱:RREP)分組,每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包括路徑擁塞度,所述路徑擁塞度為由第一節點向所述第二節點發送業務數據時對應的路徑的擁塞程度,所述第一RREP分組為所述第一RREQ分組的應答;選擇所述路徑擁塞度最小的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向所述第二節點發送所述業務數據。
可選的,所述接收至少一個所述第三節點發送的第一RREP分組,每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包括路徑擁塞度,包括:
接收M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第i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包括Ni段鏈路的擁塞度;其中,第i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包括所述Ni段鏈路,所述業務數據由所述第一節點通過第i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到達所述第二節點,經過Ni個所述第三節點,M≥1,M≥i≥1,Ni≥1,所述M、所述i和所述Ni均為整數。
可選的,所述選擇所述路徑擁塞度最小的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向所述第二節點發送業務數據,包括:
計算第i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中路徑擁塞度Pi,Pi=argmax(Pt),t=1,2L,i;
獲取最小路徑擁塞度Pj,Pj=argmin(Pi),i,j=1,2L,M;通過第j個所述第一RREP分組對應的路徑向所述第二節點發送所述業務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845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