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偏移恒壓輸出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81310.8 | 申請日: | 2017-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74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麥瑞坤;陳陽;陳熙;李紹輝;徐海波;何思模 | 申請(專利權)人: | 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50/10 | 分類號: | H02J50/10;H02J50/4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移 輸出 無線 電能 傳輸 系統 | ||
1.一種抗偏移恒壓輸出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級模塊、與所述前級模塊連接的第一發送模塊、與所述前級模塊連接的第二發送模塊、與所述第一發送模塊耦合的第一接收模塊、與所述第二發送模塊耦合的第二接收模塊、及與所述第一接收模塊、第二接收模塊連接的后級模塊;所述前級模塊包括逆變電路H;所述后級模塊包括整流電路D;所述第一發送模塊、第二發送模塊并聯于所述逆變電路H的輸出端;所述第一接收模塊、第二接收模塊串聯連接與所述整流電路D的輸入端;
所述第一發送模塊包括第一補償電感L0、第一補償電容C0、第二補償電容C1、及第一初級線圈L1;所述第一補償電感L0、所述第二補償電容C1、及所述第一初級線圈L1依次連接;所述第一補償電容C0并聯于所述第二補償電容C1與所述第一初級線圈L1串聯構成部分的兩端;
所述第一接收模塊包括第一次級線圈L2、及與所述第一次級線圈L2串聯連接的第三補償電容C2;
所述第二發送模塊包括第四補償電容C3、及與所述第四補償電容C3串聯連接的第二初級線圈L3;
所述第二接收模塊包括第二次級線圈L4、第二補償電感L5、第五補償電容C4、及第六補償電容C5;所述第二次級線圈L4、所述第五補償電容C4、及所述第二補償電感L5依次串聯連接;所述第六補償電容C5并聯于所述第二次級線圈L4與所述第五補償電容C4串聯構成部分的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偏移恒壓輸出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級模塊還包括直流電源,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電壓為所述后級模塊還包括阻性負載RL,所述阻性負載RL的輸入電壓為VRL;所述抗偏移恒壓輸出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工作角頻率為ω;所述第一初級線圈L1與所述第一次級線圈L2在無偏移情況下的互感值為M0;所述第二初級線圈L3與所述第二次級線圈L4在無偏移情況下的互感值也為M0;所述第一補償電容C0的電容值由式(1)確定:
所述第二補償電容C1的電容值由式(2)確定:
所述第三補償電容C2的電容值由式(3)確定:
所述第四補償電容C3的電容值由式(4)確定:
所述第五補償電容C4的電容值由式(5)確定:
所述第六補償電容C5的電容值由式(6)確定:
所述第一補償電感L0的電感值由式(7)確定:
所述第二補償電感L5的電感值由式(8)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偏移恒壓輸出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級線圈L1與所述第二初級線圈L3之間、所述第一次級線圈L2與所述第二次級線圈L4之間采用DDQ線圈結構組合;所述DDQ線圈結構由一個Q線重疊兩個D線圈組成;所述第一初級線圈L1及所述第二初級線圈L3、第一次級線圈L2及第二次級線圈L4分別對應兩組DDQ線圈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8131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家庭用電智能監測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智能化無線電波充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