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凈化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80014.6 | 申請日: | 2017-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5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陸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三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無錫松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 地址: | 21510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凈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灌溉水凈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AFF過濾器的灌溉水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工業發展,河道內的灌溉用水也受到了污染,同時大部分受污染大河道水為富營養水體不能直接用來灌溉工作,現有的灌溉水凈化往往結構龐大復雜,凈化效率低,過濾過程中容易被堵塞等現象。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水凈化裝置,能實現對河道污水進行凈化,達到灌溉用水要求。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種水凈化裝置,包括源水池、預沉淀池、待凈化蓄水池、AFF過濾器、灌溉凈水池、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虹吸裝置;
所述源水池的出水端通過第一水泵與預沉淀池的入水端連接;所述預沉淀池的出水端通過虹吸裝置與待凈化蓄水池的入水端連通連接;所述待凈化蓄水池的出水端通過第二水泵與AFF過濾器的入水端連接;所述AFF過濾器的出水端通過第三水泵與灌溉凈水池的入水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預沉淀池的沉淀池池底為錐形漏斗狀,所述沉淀池池底通過連通管與下方的沉淀物臨時儲存池連通,所述連通管上設置有第一水閥。
進一步的,所述虹吸裝置包括虹吸管支撐臺、虹吸硬水管、浮子、第一軟水管和第二軟水管;
所述虹吸管支撐臺水平架設在預沉淀池和待凈化蓄水池上方,所述虹吸硬水管水平設置在虹吸管支撐臺,所述虹吸硬水管的兩端分別位于預沉淀池和待凈化蓄水池正上方,且所述虹吸硬水管的兩端分別聯通連接第一軟水管和第二軟水管的一端;所述浮子圓盤狀浮子結構,所述浮子漂浮在預沉淀池液面,所述第一軟水管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浮子上,且第一軟水管的虹吸取水口位于浮子底部;所述第二軟水管的虹吸出水口置于待凈化蓄水池液面下側。
進一步的,還包括銅質沉球,所述銅質沉球為球狀聯通結構,所述銅質沉球下沉至待凈化蓄水池池底,所述銅質沉球入水接頭連接第二軟水管的虹吸出水口,所述銅質沉球的球面設置若干出水孔。
進一步的,還包括三通接頭、第二水閥和提升水泵;所述虹吸硬水管的中部連接有三通接頭,所述三通接頭分別連通預沉淀池、待凈化蓄水池和所述提升水泵和三通接頭;所述提升水泵和三通接頭之間的連通管上設置有第二水閥。
所述AFF過濾器為不對稱纖維過濾器,所述不對稱纖維過濾器的濾料為不對稱纖維束,纖維束形成的濾床的孔隙率為上大下小的梯度密度變化。
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簡單,在進行AFF過濾之前先設置了預沉淀池,預沉淀池能預先將源水中的大體積沉淀物沉淀,有效防止了AFF過濾器的堵塞;同時預沉淀池和待凈化蓄水池之間采用浮子式虹吸方式連接,有效防止漂浮物進入AFF過濾中進一步防止了AFF過濾器的堵塞;
本發明基于AFF過濾器,具有以下優點:
1、過濾精度高,對水中懸浮物的去除率可達95%以上,對大分子有機物、病毒、細菌雜質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2、過濾速度快:是普通砂濾器的3倍以上;
3、納污量大:一般為15~35kg/m3,是普通砂濾器的4倍以上;
4、反洗耗水率低:反沖洗耗水量小于周期濾水量的1~2%;
5、加藥量低,運行費用低:由于濾床結構及濾料自身的特點,絮凝劑投加量是常規技術的1/2~1/3。周期產水量的提高,噸水運行費用也隨之減少;
6、占地面積小:制取相同的水量,占地面積為普通砂濾器的1/3以下。
7、可調性強。過濾精度、截污容量、過濾阻力等參數可根據需要調節;
8、濾料經久耐用,用壽命20年以上。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第一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第二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的虹吸裝置第一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至3所示,一種基于AFF過濾器的水凈化裝置,包括源水池1、預沉淀池3、待凈化蓄水池9、AFF過濾器6、灌溉凈水池10、第一水泵8、第二水泵5、第三水泵7和虹吸裝置4;
所述源水池1的出水端通過第一水泵8與預沉淀池3的入水端連接;所述預沉淀池3的出水端通過虹吸裝置4與待凈化蓄水池9的入水端連通連接;所述待凈化蓄水池 9的出水端通過第二水泵5與AFF過濾器6的入水端連接;所述AFF過濾器6的出水端通過第三水泵7與灌溉凈水池10的入水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三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三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800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熒光廢水處理工藝
- 下一篇:含碳酸鈉和次氯酸鈉淡鹽水的處理回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