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實現快速隨機接入的方法、裝置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78490.4 | 申請日: | 2017-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2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蓓;朱劍馳;佘小明;陳鵬;楊峰義;畢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6/00 | 分類號: | H04W56/00;H04W74/00;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劉劍波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定時提前量 隨機接入請求消息 下行路徑損耗 基站發送 用戶終端 映射表 下行鏈路測量 用戶接入時延 路徑損耗 目標小區 通信領域 查詢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實現快速隨機接入的方法、裝置和系統,涉及通信領域。其中用戶終端根據下行鏈路測量,獲得用戶終端到目標小區的下行路徑損耗估計值,利用下行路徑損耗估計值,在預先獲得的映射表中查詢相應的隨機接入初始定時提前量,其中映射表中包括路徑損耗與初始定時提前量的對應關系,根據隨機接入初始定時提前量,向基站發送快速隨機接入請求消息。本發明根據查詢到的初始定時提前量向基站發送快速隨機接入請求消息。從而可有效提高隨機接入的可靠性,降低用戶接入時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實現快速隨機接入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背景技術
5G包括3大類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場景(Enhance Mobile Broadband,簡稱:eMBB)、低時延高可靠場景(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簡稱:URLLC)、和低功耗大連接場景(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簡稱:mMTC)。其中,在低時延高可靠場景中,車聯網、工業控制、遠程醫療等業務對時延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標準組織對低時延高可靠場景提出的需求是上行/下行單程用戶面時延0.5ms,對于32bytes的數據包可靠性達到1×10-5的情況下用戶面單程時延1ms。
為滿足URLLC場景低時延需求,3GPP規定5G NR(New Radio)支持短幀結構。其中,NR幀長10ms,子幀長度1ms,與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相同。其中1個子幀有多個時隙,時隙是資源分配的最小單位,URLLC場景支持包含2個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符號的短幀結構(mini-slot)。CP(Cyclic Prefix,循環前綴)在時隙內的開銷與LTE相同,時隙長度變短,CP長度也按比例變短。例如:2個OFDM符號長度的時隙,子載波寬度為60kHz,那么CP長度為LTE CP長度的1/4。
為滿足5G低時延要求,3GPP標準化組織提出了2步快速隨機接入方法,該方法通過用戶終端和基站的交互,可有效降低用戶的接入時延。
其中,用戶終端在發送快速隨機接入請求消息時,無法獲知上行時間提前量TA。而對于如下的場景,即:
●小區覆蓋范圍較大,傳播時延較大
●傳播路徑復雜,比如密集城市環境中
需要較大的循環前綴CP和保護間隔GT的長度,以覆蓋傳播時延的差距,而URLLC采用的短幀設計將使得CP和GT的開銷巨大,且增加了隨機接入消息的處理時延。例如:傳播時延是3.33μs/km,2符號時隙的短幀設計其常規CP長度約1.2μs到1.3μs。
當CP/GT設計無法滿足需求時,隨機接入符號間干擾和載波間干擾會顯著降低快速隨機接入請求消息的解調成功率,多次重傳將造成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隨機接入信道)資源浪費,增加用戶接入時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實現快速隨機接入的方法、裝置和系統,通過獲得用戶終端到目標小區的下行路徑損耗估計值,查詢與下行路徑損耗估計值相對應的隨機接入初始定時提前量,進而根據查詢到的初始定時提前量向基站發送快速隨機接入請求消息。從而可有效提高隨機接入的可靠性,降低用戶接入時延。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實現快速隨機接入的方法,包括:
根據下行鏈路測量,獲得用戶終端到目標小區的下行路徑損耗估計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784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