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76858.3 | 申請日: | 2017-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79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錢立新;孟慶民;龍紅明;春鐵軍;李家新;余正偉;王平;狄瞻霞;魏汝飛;李寧;王毅璠;王凱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5/12 | 分類號: | G01N25/12 |
| 代理公司: | 34134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平靜 |
| 地址: | 24300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信號 變化 判斷 鐵礦 同化 溫度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方法,屬于鐵礦粉燒結特性檢測領域。本發明將鐵礦粉試樣粉末覆蓋于檢測裝置的氧化鈣壓片上,鐵礦粉試樣串聯于電信號檢測部件的電極之間,在升溫的過程中檢測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情況,通過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的同化溫度。本發明的通過升溫過程中的電信號變化檢測鐵礦粉的同化溫度,相對于通過肉眼或圖像分析系統觀察鐵礦粉試樣與CaO壓片之間出現潤濕角等形變來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方法,提高了判斷鐵礦粉同化反應的時機判斷的準確性,進而可以為燒結生產提供可靠的鐵礦粉燒結性能的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鐵礦粉燒結特性檢測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基于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鐵礦粉的同化性(用同化溫度表示)是鐵礦粉燒結基礎特性之一,反應了鐵礦粉與CaO的反應能力,它表征的是鐵礦粉在燒結過程生成液相的難易程度。根據熱力學理論可知,如果鐵礦粉的同化溫度越低,其在燒結時越容易反應形成液相,但是,對于非均質燒結礦而言,基于對燒結礦的固結和燒結料層透氣性的考慮,并不希望作為核礦石的粗粒礦石過分熔化,以避免起固結骨架作用的核礦石減少以及燒結料層透氣性惡化而影響燒結礦的質量和產量。因此,在優化配礦過程中,希望將同化性好的鐵礦粉能夠與同化性差的鐵礦粉搭配使用,結合燒結過程燃料配比,使混合礦的同化性處于適宜區間,從而提高燒結礦的產質量。但是,對于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檢測還沒有專門的檢測設備,亟需開發出一種專門應用于鐵礦粉同化溫度檢測的裝置。
目前對于鐵礦粉最低同化溫度的測量,在文獻《鐵礦粉與CaO同化能力的試驗研究》(吳勝利,劉宇,杜建新,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2,24(3):258-261)中提出同化性檢測方法是:將磨細的鐵礦粉和分析純CaO試劑壓餅,將鐵礦粉小餅試樣放置于CaO小餅試樣上,放進一種微型燒結裝置中按照一定升溫制度對試樣進行加熱,判斷鐵礦粉同化特性的方法是以鐵礦粉小餅與CaO小餅接觸面上生成略大于鐵礦粉小餅一圈的化合物為同化特征,以達到此同化特征的溫度為鐵礦粉的最低同化溫度,并以此評價鐵礦粉同化特性的優劣。該實驗方法必須通過嘗試不同溫度的試驗后才能判斷其最低同化溫度,而且,相應的實驗方法由于升溫太快,以致熱滯后現象明顯而無法準確判斷鐵礦粉同化的最低溫度,很容易照成過同化現象。實驗過程費時費力,人為操作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且是通過肉眼判斷其最低同化溫度,不僅準確性較差,而且檢測過程中人為的主觀性較強。
經檢索,專利文獻:一種測量鐵礦粉與CaO同化反應性能的方法(CN201510829051.X),一種鐵礦粉同化特性的測量方法(CN201410603085.2),一種可視化鐵礦粉高溫冶金性能的測定裝置(CN201210385867.4)等,上述技術方案是通過攝像裝置觀察實驗爐中試樣突變情況,以此來確定鐵礦粉與CaO發生同化的最低溫度;但是通過觀察確定同化溫度的個人主觀性太大,使得同化溫度的檢測誤差較大,且檢測過程復雜。
通過以上分析,現有技術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檢測出鐵礦粉的最低同化溫度,但是,這些檢測方法都需要依靠實驗者通過觀察去判斷何時發生同化反應,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致使鐵礦粉同化溫度檢測結果不準確。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鐵礦粉同化溫度檢測的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檢測結果不準確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方法,在升溫的過程中檢測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情況,通過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的同化溫度,可以提高同化溫度檢測的準確性。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基于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同化溫度的方法,在升溫的過程中檢測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情況,通過鐵礦粉試樣的電信號變化判斷鐵礦粉的同化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768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污水殺菌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智能機器人





